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十二章 出征 (第1/2頁)

小專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北鶻這次恐怕與我們相持三四個月也不成問題,兵家之事,不易持久,一旦久了,就算北鶻自行離開,雖然解了圍困,也是自損八百了。”

蘇玉竹點點頭。

這段日子她前思後想,將前世的那點子記憶和今生的事情結合,已經想到北鶻應該先是扼斷了商道,使得軍援可以暢通無阻地到邊境,並借騎兵之優勢,迅速形成了圍城之勢。

而雍朝因為行刺之事已成亂象,許多事情難以為繼,尤其是糧草方面,彼時是冬天,昭明九年的年景又平平,更是糟糕。

所以前世,蘇衷大概用的就是守城的法子,將自己做成了困獸。

而今生,雖然行刺的事情並沒有造成那麼大的影響,反而讓雍朝知道了北鶻的陰謀,做好準備迎敵了,可謂是佔了先機。此等形式,如果再與前世那般只做守勢,將商道讓於北鶻人,那就是失了先機,得不償失了。

是以,蘇玉竹道:“所以我倒是有個辦法,邊境三城暗中做出守勢,再派小股人馬,在北敵所來的路上進行擾敵,以這等疲敵之術,讓他們以為我們有埋伏,不敢十分向前。然後,在青州古道之前的金沙擺開陣勢,做出決一死戰的架勢,只敗不勝,令他們以為破了我們的防線,這樣,我們就能以敗兵把他們引到青州古道上去。”

青州古道是北疆外的一處古戰場,在漠南金沙與青州城西北交界處,相比較於北疆外的一片大漠,這裡地勢繁複,有許多暗河流沙,若無人引路,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

“我們將軍士埋伏在此,待他們入了古道之後,先著人從他們的背後,斷了他們的糧草,再合圍而攻,這樣,青州古道就成了甕中捉鱉的那個甕了。”

蘇玉竹說罷,笑看叢是行:“可惜如今時間緊迫,不然我們再派使臣,去勸北鶻周圍的鄰居,趁機攻打北鶻都城,讓他們自己亂起來。或者我們也打到他們的王城去,這樣恐怕未來十幾年的功夫,都沒人再來亂我北疆了。四公子,我說的主意,可行?”

叢是行此刻已經是盤膝坐在地上,仔細地看著那地勢圖,思索著蘇玉竹的話,最後點點頭,道:“嗯,可行。”他抬頭看著蘇玉竹,笑道:“你這法子,有師父的神韻。”

蘇玉竹聽見叢是行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心中高興笑問:“那四公子說說,我這個法子,有什麼不可行的地方?”

叢是行捏著下巴,在蘇玉竹面前,他也沒了在昭明帝和叢是言面前藏拙的樣子,直截了當地說:“首先,這大漠疲敵之術,需要將領對地形很熟悉;其次,青州佈局,依舊需要將領對地形很熟悉,況且大漠風沙變化,道路也是流轉萬千,這圖還可用嗎?”

蘇玉竹聽他問的是這個,卻放心了,將那絹布捲了起來,並父親留下的兵書筆記,都給了叢是行,道:“這圖是昭明八年的時候畫的,還是可用的,而這冊兵書,則是父親留下的戰北敵的筆記,裡面還有他幾次與北鶻交戰的心德,我雖然是紙上談兵,但是父親的本事四公子也是直到的。如今這東西都給了你,四公子到了軍前,還是將事情說給鄭帥聽,隨機應變才是。”

昭明八年的時候,蘇恕還在據海關上,為何又畫了這圖?叢是行沒有接東西,而是不解地看著蘇玉竹。

他不是疑蘇恕或者蘇玉竹,而是擔心。

如此節骨眼上,一旦被人藉此說些什麼,可就糟糕了。

蘇玉竹一笑,小聲道:“我也是看了父親的筆記才知道,陛下前年的時候就想過要永絕北患。所以父親才尋人繪製了此圖,還寫了這卷應敵之策,只不過因著東西沒有完成,母親有孕,我們走得匆忙,所以這些東西都留在了據海關上……”

說著,蘇玉竹有些感慨地摸著那捲兵書:“也幸虧……是留在據海關,不然就都成了別人的東西了。”

隨著北鶻刺客的落網,蘇恕可能是被北鶻人劫殺的訊息,早就成了大家的猜測。

若隨身帶著,這些東西就成了北鶻人的東西了。

叢是行聽她這麼說,心中又是嘆惋又是慶幸,這才將東西接了過來,笑道:“我曉得。”他也是在軍中待慣的人,自然更明白隨機應變的道理。

就如蘇玉竹所說,紙上談兵之事,到了陣前,可參考,卻不能盡信。

蘇玉竹見他收下了,又笑道:“還有四公子方才所說的將領之事,一來鎮邊軍常年守疆,對於大漠的地形熟悉,定有可用之將,二來我還想給四公子推薦一人,到時候截斷糧草商路的事情,可以讓那人來。”

叢是行聽說,來了興致

《女相駕到》 第七十二章 出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