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代所處嶺南的地方官“類多貪縱”,矛頭總對準當地人,尤其是少數民族。韓愈是深惡痛絕的,因此,釋奴之舉,不但是維護法制,維護*,移風易俗,也是緩和民族矛盾、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
在唐代,“帥海南者,京師權要多託買南人為奴婢”。可見,物色、收買奴婢還是一條向京師當權者獻媚取寵的捷徑。獲罪遠貶的韓愈,卻反其道而行之。因潮州釋奴一事,對刺史而言,是德政;對庶民尤其是少數民族來說,是福音;而從個人品德而論,則是韓愈剛正廉明的官風。
廣東人眼中的包拯:(1)
昔日端州人有嫌“有眼不識貨”,今日肇慶人大造“包公文化”
名揚天下的“包青天”曾任過廣東端州“市長”三年。
端州就是世界名硯……中國文房四房之一的名硯……端硯的原產地。
2007年,一份廣東肇慶、河南開封、安徽合肥聯手挖掘“包公”文化資源,開展文化旅遊區域合作的倡議書正在三地間交換意見後,廣東端州市(現名肇慶市)舉行了“包公”暨宋文化展示。今日的肇慶人致力於大造“包公文化”。
(一)
肇慶是“嶺南古郡”,古稱端州,曾是西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秦以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2200多年,既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化最早的交匯處之一。悠久的歷史給肇慶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全市有360多處重要文物景點,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個。厚重的歷史積澱,豐富的文化底蘊,為肇慶從歷史名城向文化名城跨越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可供開發和利用的極為有利的條件。
文化名人是衡量一個城市含金量的重要標誌。
而神州大地皆知的“包青天大人”在端州當“市長”三年,似乎鮮為人知,這主要是“推銷”的力度不足。誰“推銷”呢?當然責無旁貸者應是“端州人”,當然也應是“廣東人”,而首責應為“端州人”。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自有客至。但要有人經常“推銷”才能傳至客的耳朵,客才會至。於是有人嫌端州人不懂推銷術,不懂包裝自己的城市。
*政治局委員,原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曾多次批評說:“包拯在開封府才一年零三個月就名揚天下,在肇慶為官三年而世人知之甚少”,要求肇慶深入挖掘包公文化資源,精心做好“包公文化”這篇文章,為廣東文化大省建設作貢獻。
當然包公在開封之所以揚名,在於他特別關注除暴安民。他執法如山,無私無畏,為了為民做主,寧可丟掉了烏紗帽,直上金鑾殿也要拿下奸賊的頭顱……這就使他成了中國曆代清官的楷模的所在,也為歷代所欽敬的所在。
在端州,雖然他執政三年,那時剛好是他包拯第一次升任地級市的長官,一來這裡曾是蠻荒之地,一時沒聚集那麼多朝廷權貴,還沒碰上哪一個敢直接與包大人叫板的傢伙,因而就未能讓包大人就此而揚名。我想,如果那時有一個皇太后的哥哥、弟弟或啥的在端州府胡鬧,我們的包大人也絕對不會客氣的,於是我們的包大人早就在端州揚名了。
沒機會,包大人就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因而,他做的這些事情,一般的地方官都會做,而且一樣都會做好。林子的木一樣高一樣大,誰也參天不了,於是他也就沒在端州揚名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當官的其實也像學功夫一樣,要水到渠才能成。按現在的話兒,就叫做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包公他才第一次當州官,碰到的是一些平常的百姓缺水、缺糧、行路難這些常事,他一個一個解決就是了。而在這僻壤之地,能挖挖井,開開渠已經是不錯了,你還想讓他幹什麼?
孔子曰:為官者,“德、勤、慎”也。在端州,包拯就把這基本功練熟爛了。“德”,就是要有體恤百姓之心,要有清正廉明之德。包公在這中國最著名的“天下第一硯”之鄉,離任時,兩袖清風,一個墨硯也不要。就是按眼下我們執政黨的幹部考察,絕對也是“優秀的”。而這“勤”字即是勤政,史上沒詳載,但他三年辦了那麼多事情,他能不勤嗎?“慎”字,當官的說到底,“慎”字至要,一粗心就出差錯,一出差錯就成千古恨。包拯在端州三年,正是仕途上打基礎的關鍵三年,他的縝密辦事,在當地早有所聞,更不贅述。 。 想看書來
廣東人眼中的包拯:(2)
(二)
說公道,只要認真挖掘,包公還是在端州做了一些令人敬慕的好事情。主要
《廣東人是天下的眼》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