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肅然一拜 (第1/2頁)
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子儀凱旋迴朝,裴旻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長安迎接。
郭子儀回朝,意味著持續兩年的叛亂正式平息。
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郭子儀值得受到如此殊榮。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的表現不僅僅是收復了北地、遼東,還有轉戰河東,固守太原,以三千勁旅,對抗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巖、牛廷玠十萬大軍的戰績。
反攻的號角是裴旻來長安之後吹響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郭子儀之前的功績。
非但不能,還要區別對待。
那個時候廟堂呈現混亂局面,李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的在背地裡唆使李琰放昏招。
可以說若非郭子儀死守了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太原,若非張巡轉戰中原,連破叛軍,給李唐王朝爭取到喘口氣的時間。
史思明、令狐潮的大軍南下,江淮、荊襄一地必然是保不住的。
江淮、荊襄一失去,江南長江天塹的優勢不再。那局面就大不一樣了。
唐王朝最艱難的這個時間裡,歷史上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李光弼,正跟著裴旻對決阿拉伯。
故而這第一之功,改落到了郭子儀的頭上。
也正是因為在滿朝動盪的時候,郭子儀、張巡這樣的人物站了出來,拖住了叛軍兩路共計十五萬兵馬,給裴旻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故而加上這之前的戰績,郭子儀毫無疑問是第一功臣。
郭子儀得禮部通知,知曉裴旻親自率廟堂文武迎接,吩咐身後大軍緩行,親自領著北征諸將往十里亭趕去。
抵達百米之外,郭子儀下馬快步前行,走到近處,直接跪伏在地,高聲拜道:“郭子儀叩見裴相!”
作為三軍主帥如此,身後的十數位大將自不能站著,一併伏地叩拜。
裴旻一時間有些訝異,郭子儀一身戎裝。
這軍中有不成文的規定,將軍著甲見上無需行大禮。
郭子儀穿著鎧甲,居然行此大禮。
裴旻忙上前將之扶起,笑道:“將軍乃平定叛賊的大功臣,何須行此大禮。”
郭子儀由衷道:“若無裴帥,焉有今日的郭子儀。”
對於裴旻,郭子儀一直有著小小的愧疚與感激,三次舉薦的大恩一直不敢忘懷。
不只如此,李亨的所作所為已經傳遍了天下,更是讓郭子儀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對於李琰這個皇帝,郭子儀心中存著一定抱怨不滿,其中的原因正是李禕。
郭子儀因裴旻的舉薦,一直被重用,但一直又得不到真正的施展。直到遇上了李禕,李禕有足夠的才幹,也有足夠的魄力,兼之裴旻這位尚書令的支援,郭子儀才真正放開了手腳。
李禕也很倚重郭子儀的才華,郭子儀亦很尊重自己的這位上司。
安祿山被逼造反,郭子儀作為李禕的心腹,對於時局看得最是透徹。
必勝的局面,硬生生給弄的失敗了不說,還令得李禕慘死。
這一切都是李琰聽信謠言的結果,兼之此後李琰昏招迭出,更加引發了郭子儀的不滿。
不過郭子儀是標準的儒家將帥,不管他對李琰對朝廷多麼不滿,忠君愛國的本心初衷是不變的。不會因為自己的不滿而耽誤事情,只要皇帝朝廷需要他,不管受過多少委屈,他都會義無反顧的站出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朔方諸多事情,郭子儀不瞭解詳情。但是李亨第一時間找到了他,而且給出了平叛的藍圖。
無可否認,李亨自身的才略遠勝李琰。
出色的口才,深沉的心機,收買人心的手段,都高於李琰不止一個檔次。
郭子儀不會參與廟堂之爭,但是面對已經成為皇帝的李亨,還是樂意見到的,也表達了效忠之意,只盼著李亨能夠扭轉局勢,帶領他們挽回劣勢。
所以當初裴旻與李亨命令衝突的時候,郭子儀尤其為難。
李亨是他認可的物件,而裴旻擁有拯救唐王朝的力量,而且他的調令處處針對安祿山的死穴,平定亂世指日可待。
最終郭子儀選擇了聽從裴旻的指令。
一方面裴旻的指令沒有任何問題,另一方面郭子儀相信裴旻能夠引領廟堂走向輝煌。
郭子儀選擇李琰這個皇帝,根本就不是選擇李琰,而是選擇站在李琰這邊的裴旻。
結果讓郭子儀嚇出了一身冷汗。
郭子儀萬萬想不到李亨幹了如此多的壞事,就連李禕的死都跟
《盛唐劍聖》 第六十章 肅然一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