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怯姓獾憬鷸τ褚兜謀右瘢�庖患揖褪鍬�懦�讀恕�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磨和驢的寓言(3)
顯然這是毫無疑義的冤案,李善長死後的第二年,有人敢給朱元璋上書,為他平反。理由很簡單:如果李善長自己要謀反,還說得過去。他已經位極人臣,再去策動胡惟庸推翻朝廷,是沒有道理的。縱使胡惟庸成功了,能夠給予他的一切,會超過陛下對他的寵遇嗎?朱元璋是個喜怒無常的皇帝,是個動不動在朝廷上要殺人的君主,像這樣責問他的一個虞部郎中,而且結論是衝著他的:“今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很奇怪,朱皇帝竟然隱忍不發,顯然他也覺得這樣卸磨殺驢,未免太過分了吧?
相比之下,唐代的尉遲敬德遇到李世民這樣的皇帝,就是一件幸事了。這位武將,當初,因為他是從隋軍投降過來的,唐軍上下對他極不信任,建議秦王李世民將他殺掉,以除後患。李世民卻很有遠見,對他深信不疑,並且說,你願意走,我資助你,你願意留,我們是朋友,這實在把他感動了。所以,李世民在一次打獵中,恰遇王世充的幾萬兵馬,虧了尉遲敬德槍挑單雄信,才救了陷入重圍中的秦王。
如果說,這多少屬於報恩的行動,那麼,李世民能夠登上帝座的最重大的一次行動,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次宮廷政變,尉遲敬德起了推進器的作用。因為殺弟逼父,對李世民來說,是一次痛苦的抉擇,一是考慮實力,二是考慮輿論,三是考慮親情,故而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這時,尉遲敬德給他做工作:“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雖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失人臣臨難不避之節,乏先賢大義滅親之事,非所聞也。”然後他說:“勇士八百餘人,今悉入宮,控弦被甲,事勢已就,王何得辭?”並且還聲言,如果你不敢幹,我們大家便只有逃命了。
在他的一再說服下,於是李世民動了手,“###,建成既死,敬德領七十騎躡踵繼至,元吉走馬東奔,左右射之墜馬。太宗所乘馬又逸於林下,橫被所絆,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於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也就從此刻起,李世民正式即太子位,開始他的貞觀之治。後來在評功時,唐太宗認為“敬德與長孫無忌為第一”。
可是尉遲敬德這位武人,“好訐直,負其功,每見無忌、玄齡、如晦等短長,必面折廷辯,由是與執政不平。三年,出為襄州都督。”可見他和歷代居功自傲的臣下一樣,不但把誰都不放在眼裡的跋扈專橫,甚至背久了這樣一個功臣包袱,連皇帝也不大買賬的。可以想象李世民對他不會太愉快的,所以,把他外放了。“貞觀八年,累遷同州剌史,嘗侍宴慶善宮,時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毆道宗目,幾至眇,太宗不懌而罷。”為爭座次,把勸架人的眼睛差點打瞎,也實在太過分了,難怪唐太宗一甩袖子離席而去。
但唐太宗李世民到底要有修養多了,對尉遲敬德的處理,與以前的漢劉邦,與以後的朱元璋不同,他採取冷處理的辦法,而是曉喻尉遲敬德,一下子就提到那位淮陰侯韓信:“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謹飭,無貽後悔也。”
給老兄先敲一次警鐘,到時候別怪朕不講情面!
尉遲敬德不是傻瓜,李世民明確提到了韓信,這教訓他不會不汲取。於是,從此以後,這位老兄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篤信仙方,飛鍊金石,服食雲母粉,穿築池臺,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這就是說,有如此明智的皇帝,才有如此順達的臣下。從那以後,他只是講究享受,追求快樂,注重生活,甚至和社會,和政治,和權力,採取絕對疏離的政策,閉門杜客,自我隔絕。這就合乎那位北海敬王希望皇帝知道他的近況一樣,到了“聲色是娛,犬馬是好,志衰意惰”的地步,李世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所以,他一直平安地活到七十四歲去世,給自己畫了一個很圓滿的句號。
。 想看書來
磨和驢的寓言(4)
看來,尉遲敬德要比韓信的下場好,比李善長的結果強,但要不是李世民,而是劉邦或朱元璋,他能享有死後“高宗為之舉哀,廢朝三日”的榮耀嗎?細細分析
《文人遭遇皇帝》 第3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