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傳統道德觀認為,唯一有道德價值的是人的好的動機,或者說是好的意志:真心為他人著想,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只有心善才是真善。所以考察一個人是否善良,只看動機就行了,不必考察行為的結果如何。這種要求並不為過,唯一有道德價值的,確實只有善心。心不善,其它一切都不必談。道德確能令人感動,確能贏得別人的稱讚、愛戴、一致好評,但這跟善有什麼關係呢?跟行為者有什麼關係呢?這並不是他的出發點,他行動的時候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的,如果考慮到這一點的話,他是不會做這種事的。可以稱得上善的道德行為是絕對沒有私心的,是純粹為他人著想的,你想從這種行動上找出一點私心的理由是徒勞的。這確定無疑。但這就是道德的全部嗎?對道德的考察只限於動機這科學嗎?至少是不全面。這種讚揚確實不是他的目的和出發點,但這種讚揚真的就一錢不值嗎?真的跟道德就一點關係都沒有嗎?一個石頭被拋入水中,會聽到一個響聲,會泛起一陣漣漪,一個人站在太陽下,就會有一個影子,任何人的任何行為,不可能做完了就完了,一點響聲都沒有,必激起一陣漣漪,那就是評價。任何人都要被人評價,任何行為都要被人評價,至少是好與壞的評價。行為與評價是兩回事,但卻有機結合,不可分開。這評價並非因為人們閒著無事搞出來的,這是人們面對陌生的人或不瞭解的行為時必然要做的事情,目的是儘快瞭解對方的用心認識他的本質。人們作評價都是為了自己的,所以對自己好的……真心為自己著想的,就會獲得好評,對自己壞的,就會得到惡評。這樣,道德行為,就有一個孿生兄弟一個影子,就是好評,無論你想要不想要,它都會陪伴你,由不得你。這種相伴而生的評價,看似簡單,其實複雜。它有魔幻般的魅力,有時它厚如城牆,令人無法逾越,有時它就是一張紙,一捅就破;有時它重逾千斤,能壓垮你,有時它就是一陣風,似有實無。一個人的權勢越大,財富越多,求人的地方就少,被求的可能就大,自由就大,受人限制看別人臉色的機會就少,這種評價也就不值錢了。你評價我好是這樣,評價我壞還是這樣,該求我的還要求我,該怕我的還要怕我。至少短期內是這樣的。依此類推,權勢越小財富越少,求人的地方就越多,別人就越重要,重要人物對我的評價當然也就重要了,此時的善與惡的評價就重逾千斤。總而言之,評價的重要性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對一個在封閉的農村村落中生存的每一個人來說,誰敢說周圍的人對我不重要呢?除了帝王之家、紈絝子弟等少數人有這個權力,其他人誰也沒有這個權力。這麼多的需要,這麼多的困難,就說明了你的渺小,你的軟弱,無形中向你宣告了:有用之人對你的評價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面對這種現實,按理講,勢利的處事方法最恰當。誰有用就巴結誰,這非常聰明,是達到目的簡潔有效的手段。但不要忘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環境。誰有用你就對誰好,誰沒用你就不理睬他,就不再是聰明之舉了。聰明的辦法就是“傻”。做傻人,辦傻事,看似吃了虧,但經過這個穩固的環境的發酵,經過時間老人的巧妙安排,一個壞事就變成了好事。這好事就是你贏得的巨大榮譽。現實中的人們,當然不知道這個環境的厲害,也不知道公眾評價的重要,所以,也就不可能知道做好人行好事會對自己好。但每一個想有所發展想光宗耀祖的人經過反思從無數的自己的和他人的、直接的間接的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中不難發現一些真理:越勢利,越達不到目的,越不勢利,越對自己有好處。凝結成一句話就是:旦行好事,莫問前程。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知道不這麼做絕對不行。這種真知灼見一旦發現並形成共識,就成為一個民族的文化。道德雖然不利已,但卻充滿了“前程”,卻如此有“價值”,誰人敢輕視它呢?誰人不爭著如此做呢?道德高尚之人俯拾皆是也就不足為怪了。

大家確實知道,道德行為是絕對沒有私心的,是純粹為他人著想的;大家也知道,只有這種行為才能感動人,才能贏得稱讚、愛戴,才能受到一致好評,才能贏得好名聲,其他任何行為,只要有一點私心雜念都不可能達到這個效果。大家更知道,這是道德行為的必然結果,不是自己的目的和出發點。這也算自私嗎?這確實不是自私。但大家不知道,從長遠的眼光看,在漫長的封閉的熟人社會圈子裡,在武力金錢都無用武之地的情況下,自己面臨的困難危機,自己獨力難支的時候,只有依靠別人心甘情願的自願幫助,才能渡過。而這種自願的幫助,只能來自別人對你的好感好評和讚賞。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可以恆久地影響撬動

《道德的興衰》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