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因此關於那段記憶總是清晰飽和,沒有空缺。

一直以來我就是“樂天派”,身上幾乎看不到任何深刻的所謂“大悲大愁”。沒有經歷痛苦,沒有嘗過磨難對我來說或許是一個遺憾,但也能看作一種幸運,它讓我一路走來精神狀態沒有變得太沉重。儘管時間在推移,歲月在流逝,卻延續著兒時單純的心境。

所以我心理年齡永遠年輕,永遠是祖國的花朵。

朋友呆呆前天在網上給我留言,說要通宵趕稿,準備六一兒童節前完成。呆呆是新聞系一名在校大學生,兼任多家報社的實習記者。他緊急趕寫的這篇稿件與我一段當導演的經歷有關,因為他看過鍾華大哥寫的網路報道:

《聆聽經典,嚮往崇高》音樂會是一個奇蹟

音樂朗誦會的陣容非常強大,幾乎把活躍在中央舞臺的表演藝術家一網打盡,連很少露面的林如也來捧場,但這還算不上奇蹟。

音樂會在北京天鴻科園大酒店音樂廳舉辦,觀眾爆滿,部分觀眾沒有座位,一直站到終場,場上氣氛持續高漲,這就不簡單了。現在的音樂朗誦會,能有超過100%的上座率,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些也不算什麼。你能猜到這樣一場高規格晚會是什麼單位主辦的麼?居然是大學二年級的一名在校學生。

章瑋今年18歲,一手打造,精心策劃、導演並親任主持。他絕對是個有心人,拜訪過的明星、藝術家,差不多都成了他的朋友。他異想天開的計劃得到了眾多演員的全力支援,於是,就有了《聆聽經典,嚮往崇高》。

二十個國家一級演員不要一分錢出場費,演出居然屬於義務性質。

不知這樣的奇蹟,今後還會不會再發生,公眾對這位如此年輕的導演滿懷期待。

呆呆對此異常感興趣,於是決定全面細緻地為我寫一份報道,刊在紙質媒體上。但他一直流露出很大的疑惑,問我:“為什麼20個明星、藝術家都那麼一致地無條件支援你呢?”

我微微一笑,告訴他:“他們當然欣賞我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真誠。在他們眼裡,我也許還是個孩子。”一位老師曾親口說過,就是因為我的單純和真誠,感染了他。

下午空閒,在家休息。開啟電視看到一系列與兒童節有關的節目:動畫片、兒童電影、木偶劇、大風車……很多我小時候都看過,感覺特別親切。

換到中央六臺電影頻道,眼前突然出現《流金歲月》節目的預告片:六月二日晚九點將播出“六一”特別節目——電影《祖國的花朵》演員五十年後再聚首,以此當作獻給共和國同齡人一份久違的兒童節禮物,讓觀眾一同經歷“花朵”們的童年和成長。節目嘉賓:張筠英、趙維勤等。

《祖國的花朵》是新中國第一部大型兒童電影,拍攝於幾十年前,我們這代幾乎沒人看過。但如果提到一首歌《讓我們蕩起雙槳》,可以說每個中國人都會唱,無論是否生長在北京,是否真的到過北海公園泛舟,只要這首歌被我們唱起,兒時那燦爛的笑臉一定會浮現眼前。“讓我們蕩起雙漿,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影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歌中表述的孩子們快樂的心情一直滲透在我們童年的美好回憶中,至今都感覺良好。

《讓我們蕩起雙槳》正是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插曲。而張筠英老師也是這部電影的女主角。

讀大一那會兒就知道張筠英老師了。上《毛澤東思想概論》課,為更生動形象地表述課堂內容,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紀錄片叫《偉人毛澤東》,裡頭有一個採訪張筠英的片斷,回憶她跟毛主席有意思的一段故事。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祖國的花朵兒(2)

1953年10月1日,在國慶盛大遊行隊伍透過天安門時,張老師和一位男同學走在隊伍前面的少先隊隊旗下,手捧用銀紙包著的鮮花,在千萬雙目光注視下,穿過金水橋,向天安門城樓跑去……見到毛主席後,她舉手敬隊禮,把鮮花獻給了主席。新華社儲存著一張題為《毛主席和少年兒童》的照片,照片中站在毛主席身邊,脖裡繫著紅領巾、扎小辮、手指前方的女孩就是張筠英。這幅照片曾經在我中學語文教科書裡也出現過。

得知張老師要作客《流金歲月》六一專題節目,我非常興奮,因為我同張老師也有過一段交往。如上所述,兩年前我導演的《聆聽經典》音樂朗誦會特意邀請了張老師參加,當時她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援併到現場精彩獻藝。

《瑋娓道來》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