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政治設計 (第1/2頁)
我是泡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全軍進抵樂(o,第二聲)陵,果然,原本望風而逃的捻軍突然膽子大了起來。
此刻的譚倫與徐鶴騎在馬上,看著源源不斷進發的大軍有些擔憂地說道:“大都督,捻軍突然不斷騷擾我軍,這應該是明軍已經快要抵達了!”
徐鶴點了點頭道:“周於德是我見過最擅長用兵的將領,原本我以為明軍南下,最少還要三天,可是沒想到,他們這麼快就出現了!”
譚倫道:“聽聞周於德也是南直人,還中過武進士,最後卻因為無錢打點蹉跎十餘年,直到快四十歲才得了個衛所副百戶的位置!”
徐鶴嘆了口氣道:“我叫人查過了,此人最初習文,還中過秀才!”
譚倫點了點頭:“所以一戰並非功成,而是新的開始,若是不能將這些附著在大魏身上的貪官汙吏一網打盡,將來還有更多的周於德!”
徐鶴點了點頭道:“是啊,所以我請叔大最近一直在研究,到底怎麼把咱們大魏變好,究竟我們要從何處著手,改變些什麼!”
譚倫好奇道:“有進展嗎?”
徐鶴點了點頭:“有了一些,不過他的方案被我推翻了!”
譚倫沒有說話,這種大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推翻了也是可以料想得見的。
“但凡一個國家革除舊弊,那一點是祖宗之法實在無法再用,朝廷陷入困境,不得不改了!”
徐鶴這話沒毛病,若是這時候再有人說祖宗之法可以延之萬事,那絕對是腦子抽抽了。
要不是徐鶴在三年前緊急救險,力挽狂瀾,要不是明軍昏招迭出、要不是韃靼人無意間幫了大魏一個大忙。
明軍挾攻破北京之威南下,當時士民官紳俱都人心惶惶,金陵只有舊衛所軍一萬多人。
說不定那時大魏已經不存在了。
既然差點都要亡國了,那自然是制度層面和社會生態出現了大問題。
徐鶴給張居正的信中寫到大魏目前存在的問題,歸結為幾點:
曰宗師驕恣;
曰庶官顢頇;
曰吏治因循;
曰邊備不修;
曰財用大匱。
前三條,宗室、選材和吏治,說白了是大魏維持統治的手段而非目的。
真正的困境是後面兩條,軍事危機和財政危機。
而這兩條又是相互聯絡的。
至正年間,北虜南倭,證明衛所軍制已經徹底崩潰,衛所軍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算是大魏最苦命的一群人,流血、流汗、流淚了一百多年,最後你還要求他們有戰鬥力!
這不是說笑話嗎?
而募兵制的鎮戍體系在九邊已經普及,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魏在開國之初,太祖、英宗並沒有考慮到這筆支出。
開國時,永珍更新,土地兼併還不嚴重,吏治也算清明,那時候國家有錢,所以英宗過得還算瀟灑。
但之後,幾任皇帝那是陰天背稻草,負擔越來越重。
到了至正帝時期,財政體系更是幾近崩潰。
張居正收到徐鶴的信後,針對徐鶴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自己設想中的改革。
用大白話總結張居正的辦法就是四點:
一,壓制言論,降低改革阻力
二,推行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
三,實行貨幣改革,為軍改提供充足資金;
四,實行軍事改革,強化各行省和北方的防務。
這四條循序漸進,每一條都是為下一條打好基礎。
看起來很美好,但徐鶴為什麼將他的方案打回重新設計?
因為這裡面涉及很多問題,比如加稅,大魏給農民的稅其實是很少的,國家要發展,那加稅是必然,張居正的辦法就是清丈土地之後,按比例把稅款攤派到各行省。
看起來很合理。
但他沒有想過,這些實際的稅收到底是由誰來繳納的?
另一個時代的歷史上,黃宗羲曾經說過,任何財稅改革,不管怎麼設計,到最後埋單的一定是社會的最底層,記住,是任何時代。
所以,想要公平公正,讓老百姓心甘情願的交稅,那就要打破瓶瓶罐罐,將壓在農民身上吸血的宗室、官紳、地主拉下馬。
但這裡有個很為難的問題,大魏的政治基礎就是這些宗室士大夫,砸爛了他們的飯碗,大魏也就不存在了。
怎麼辦?
所以資產階級想出的辦法是扶植另一
《寒門帝師》 第963章 政治設計(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