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oo1章相關注釋如下:

*註解1:趙光義(939-997),即宋太宗,北宋第二任皇帝,乃宋太祖趙匡胤一母同胞的弟弟,他之所以能登基為帝,歷史上多有傳聞是他殺兄奪位而得,並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叫後世難以求證。

*註解2:趙恆(968-1o22),即宋真宗,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在位25年(997-1o22),他先後受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傳聞趙恆能受封立為太子,繼而登基為帝,皆因太宗皇帝迷信所故。話說宋太宗晚年迷信相術,曾下旨徵召一位僧人入宮給其子侄諸王看相,那僧人看了宋太宗的幾個子侄,卻唯獨趙恆還在睡覺,而他卻立即奏告太宗說:“我遍觀諸王,命都不及壽王。”太宗覺得奇怪,便問:“你見都沒有見過他,怎知他的命最好?”僧人回道:“我剛才見了站在壽王門前的三個僕人,他們個個氣度不凡,日後必成將相大才。僕人尚且如此,他們的主人自然更加高貴了……”太宗聽後大喜,立即下旨冊封,讓趙恆撿了個便宜太子當了。

*註解3:耶律隆緒(971-1o31),即遼聖宗,幼年即位,其母蕭太后奉遺詔攝政。聽聞他文治武功、頗有韜略,主政之後便向高麗、西北各部族及北宋政權大舉用兵,在他統治時期,遼國的國力達到了全盛階段。

*註解4:蕭太后(953-1oo9),遼聖宗耶律隆緒之母,原名蕭燕燕,又名蕭綽,小字“炎炎”。聖宗即位之初,她奉遺詔攝政。主政期間,她勵精圖治、銳意改革,遼國實力大增。又大舉對外用兵,因她卓絕的軍事和領導才能,打得周邊列國及大小部落都懼怕不已,時人聞聽“蕭太后”大名,皆心驚膽戰。因此,她實為當時之世第一大女梟雄也。

*註解5:蕭撻凜,出生年不詳,遼國大將,字“駝寧”,傳聞此人敦厚信義,頗有才略,深得蕭太后賞識。統合二十二年(1oo4年),他從蕭太后大舉攻宋,與宋軍戰於順安軍(今高陽東)、遂城(今徐水西北),攻克祁州(今安國)等地,一路進逼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在察看地形之時,他中了宋軍伏弩,重傷而亡。傳說,蕭太后聽聞他的死訊,捶胸頓足,慟哭不已。

*註解6:真定府,即現今河北正定。公元923年4月,成德軍節度使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大唐(史稱“後唐”),以魏州為興唐府,建東京,在太原府建西京,以鎮州為真定府,建北都。同年12月,他又廢北都真定府,復為鎮州。後漢曾一度改其為真定府。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分河北為東西二路,真定則成為河北西路的府,從此也確立了它在河北西部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其後,真定府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存在,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在軍事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諱世宗皇帝胤?名諱,改真定為正定,真定府從此改稱為正定府。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省除順天府之外,其它府州皆被廢黜,由省轄縣,真定府的歷史則宣告終結。

*註解7:河北西路,為了汲取唐朝藩鎮割據而導致天下紛爭的慘訓,宋朝將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至道三年(997年)將全國始設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等。又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分河北為東西二路,至此“河北西路”之稱始在歷史上出現。

*註解8:金匱之盟: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歷來就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而且還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趙光義登基之後,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丟擲了杜太后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話說太祖生母杜太后臨終之際,曾召宰相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據說當時太祖皇帝也在場。杜太后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回答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與福廕,太后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應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太祖及太宗的同胞弟弟),光美傳於德昭(太祖長子)。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當即,太祖泣拜接受教訓。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這便是“金匱之盟”的故事說頭。然而事實上,宋太宗並未按照盟約而為,他先後密殺了太祖的兩個兒子(德昭、德芳),又除掉其弟光美,最後將皇位傳於其子趙恆(即宋真宗)。歷史上,眾多史學家對“金匱之盟”的真實性爭論不休,而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是趙光義打出的幌子,

《水滸天行》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