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開始參加地區性的運動會,使得新生的一代人開始關注,併為中國隊加油助威——這是一個國家變得現代和統一的最終標誌。十年後,中國開始陷入混亂,許多美國傳教士回到了美國以避開這場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大規模內戰。但是YMCA保留下了一塊體育的樂土。即使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抗日戰爭,這個機構的活動重點轉向了驅除貧窮、緩解饑荒的時候,YMCA還是舉辦了籃球賽——牟作雲,身高1米8的前鋒,帶著他的球隊獲得了一次次的勝利。

牟作雲1936年被選進國家隊參加柏林奧運會的時候,還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大學生。這是籃球第一次出現在奧運會上,某種意義上,也是中國的第一次。四年前,中國政府派了一個象徵性的代表團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以阻止日本控制的傀儡——滿洲政府派隊以中國名義出征的陰謀(這個孤獨的參賽選手,叫劉長春,二十二歲,賽跑運動員。他在資格賽時就被淘汰,但在回國時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因為他不懼日本施加的壓力,代表真正的炎黃子孫參加了奧運會)。1936年6月,牟作雲成為了中國第一支完整的、由140名運動員組成的代表團的一分子,他們從上海乘船出發,花了二十五天到達威尼斯,在那裡轉乘火車前往柏林。“我們一路上都受到颱風的困擾,”他回憶說,“每個人都暈船。沒法睡覺、訓練或者吃東西。非常痛苦。”

當中國運動員終於抵達柏林的時候,他們的體力都出現了問題,但所有人都穿上了全新的西服,戴著黑色的領帶,在納粹的舉手禮中下了火車。中國是少數幾個參加在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的入場式時,沒有向主席臺上的阿道夫·希特勒敬禮的國家之一。牟作雲和他的同胞只是簡單地脫下了帽子,將它放在自己的胸口。對這些年輕的籃球選手來說,主席臺上的另一個人遠比這位元首重要:時年七十五歲的奈史密斯博士,來到這裡親眼目睹自己四十五年前發明的運動,在這裡正式地登堂入室。

在籃球場上,牟作雲被美國隊嚇了一跳,那支球隊有著足以自傲的兩名身高超過2米02的中鋒。國際籃聯(FIBA)為了拉近球隊之間的水平,試圖把比賽安排在室外泥土場地上進行,規定每個隊一場比賽只能有七名球員上場,並禁止超過1米88的球員參賽。美國隊成功地躲過了最後一條規則,並且在被大雨浸透的泥地上擊敗加拿大,奪走了金牌。最終比分是19比8。中國隊的成績並不差:他們贏了四場比賽也輸了四場。在奈史密斯的注視下,牟作雲甚至在戰勝法國的比賽中,表演了他的快速運球技術和遠端發炮的技術。但無論是籃球隊還是其他中國選手,都沒能登上領獎臺。一幅當時的德國漫畫嘲諷中國隊沒能贏得哪怕一塊獎牌,它把中國選手爭取獎牌畫成了在爭奪一個零蛋。失利帶來的更大的痛苦,是日本隊從柏林回國時,帶走了十八塊獎牌。

回到中國後,牟作雲迫切地感到,必須要證明中國能夠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競爭。他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在享有盛譽的清華大學當上了一名體育教師,並且與中國體育的泰斗人物馬約翰的女兒成婚(因為擔任中國奧委會領導的岳父,他把自己的籃球生涯的開始,追溯到了清朝末期)。牟作雲擔任了數年清華大學籃球隊的教練。但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國籃球運動開展得最好的,是那些最大的民族資產階級在自己的工廠裡組建的球隊,一家叫回力橡膠的上海製鞋廠,開始僱傭運動員參加半職業聯賽,以幫助他們打響自己的名氣——順便也可以為產品做廣告。就像半個世紀後耐克簽下姚明和王治郅一樣,回力給那些最好的選手,包括一個叫王勇方(音譯)的作風頑強的後衛,支付薪水並提供回力製造的鞋子和運動服。在半場休息時,一架飛機會向人群拋撒購買免費鞋子的優惠券,於是鞋子也賣得非常火爆。在牟作雲眼中,籃球更多的是一條有啟蒙作用的道路而不是賺錢的捷徑。就像1939年在貧困中死去的奈史密斯,他對籃球運動之外的東西要求得很少。牟作雲的岳父曾經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在YMCA的國際訓練學校(後來改名為斯普林菲爾德大學)學習過,他透過自己的關係讓牟作雲得到一份獎學金,能去籃球的誕生地學習。牟作雲1946年抵達美國的時候,奈史密斯已經去世很久了,但這個三十三歲的中國畢業生從美國最好的籃球戰略大師那裡學到了滿腹的籃球智慧,他的老師包括前斯坦福大學教練約翰·波恩和肯塔基大學的傳奇教練(也是美國奧運隊教練)阿道夫·魯普。“很幸運我有最好的老師,”他說,“他們給了我延續一生的思想。”

第一章 巨人的誕生(3)

《姚明行動》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