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冰期。
很難想像伏羲人的祖先是怎麼從冰期裡走出來的。距今萬年時,冰期已經結束,氣候仍然“微涼”。在冰期的冬季裡,秦嶺以北是今天的長城地區的氣候。伏羲人是距今八千年的古人,生存的能力低於今天人。伏羲人的祖先更低於今天人。想像冰期的末期,只是幸運活過來少數人。在伏羲人的早期,人口一定不多。
地貌變遷。
如果沒有對人口的統計,可能不會想到,女媧補天的神話包含了多少生命的代價。在今天可能講述火山,地震的故事,卻不可能講述補天的故事。公元以後,每一次的黃河決口和改道奪走幾十萬人的生命。在伏羲時代,一條黃河在土地上滾來滾去,豈止一條黃河?據考古,仰韶人的住地建在河邊的臺地上,這是多少生命換來的經驗?伏羲人的祖先芮城人就在黃河的北岸,那是一塊很狹小的土地。差不多百萬年的時間裡沒有走出自己的領地,沒有擴大活動的範圍。遠古人感覺到了自身能力的渺小,達到了崇拜山林動物的程度。遠古人沒有辦法抗拒地貌變遷的災難。
遷徙。
遷徙是文化社會特有的現象。伏羲人用遷徙來抵抗飢餓。伏羲人以村落的方式生存,這是為了防止野獸的傷害。這就增加了採集食物的困難。從考古沒有發現千年的遺址,長的七,八百年,短的三,四百年。遺址消失了,說明遺址地區的食物資源嚴重枯竭。住地的幾十裡範圍內的食物全採集光了。辛苦營建起來的穴屋,挖出來的壕溝放棄了。伏羲人走上長長的遷徙之路。在伏羲時代自然沒有規劃之類,不知道多少時間才能找到適宜定居的土地。不得不風餐露宿。可能是百人,可能是千人,在遷徙的途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公元前四千年,發生了大範圍的食物“枯竭”,引起了始族人的長途遷徙。伏羲人是公元前六千五百年以後離開嵩山,沿著洛河向西遷徙,在洛河流域棲息了不少於千年。洛河的源頭在藍田地區,著名的女媧神話透過洛河傳播到了河南和山西。伏羲人(的後代)分佈在河南全境和山西的南部。
旱災,蟲災。
從伏羲時代開始,伏羲人參與了生態平衡,生態災荒發生。在自然災荒面前,伏羲人一定無力抵抗。對伏羲人威脅最大的是這兩種災荒。越是天旱,越是有利於害蟲的繁殖。災荒週期性發生。一旦災荒發生,受災的面積很大,伏羲人處於飢餓待斃的境地,留下吃人屍的習俗,這不是不可能。
流行疾病。
流行疾病又叫傳染病。因為有了生命群做滋生條件,致病的微生物得以流行。流行疾病在孤立的群時代較難發生。可以說,流行疾病與社會相伴而來。近代的幾百年間,嚴重的,廣泛流行的疾病如天花,麻風,霍亂,鼠疫,等等,不知道奪走了多少生命。這些疾病超越了人種和地區的界限。因此可以想像,伏羲人時一旦發生了流行疾病,將是大地區大範圍的死亡。
夭亡,飢餓。
夭亡指未生育死亡。夭亡是看得見的殺手。而飢餓則是看不見的殺手。人口一定被限制在食物能夠承受的範圍。伏羲人不懂得貯藏食物,不會儲存無論是動物食物還是植物食物。一天兩天得不到食物吃也是經常的事情,經常地處於飢餓狀態。食物的不足是始族群逃散的原因,,而逃散的人口更難存活下去。
狹小的空間。
在伏羲時代,始族人的生存能力很低,高的山,密的林不能去,水邊的低地不能去,野獸的領地不能去,寬的水域過不去。百萬年的時間裡,伏羲人的祖先限制在黃河以北。公元前六千年伏羲人方才渡河向南到嵩山。考察世界民族的發祥土地面積都不大。
自然鬥爭,大概是這些內容。在嚴酷的自然鬥爭中,一些始族新生出來,一些始族逃散消失,一些始族組成新的聯合。這些情況可能出乎讀者的意料。在今天看來,這些生存的困難實在不算什麼。這是因為七,八千年以前的伏羲人的生存能力遠低於今天人。但是,伏羲人已經達到了建設社會的能力。距今萬年,東北地區開始出現遺址,想像古中華人有了抵禦寒冷的能力。更早的時期,長城以北地區沒有遺址發現,可知,就是暖期裡也達不到長城以北和河西走廊以西。在長的進化時期裡,一批又一批的物種滅絕了。這些滅絕了的物種是被強的物種吃光了嗎?不是。一個物種,它的生殖不能抵償消耗,這個物種就難逃滅絕的命運。
依本文的計算,在二三千年的時間裡,從百人增長到萬人,也只是達到了三,四百年增長一倍。一個百人的始族百年的時間不過增長了二,三十人。在伏羲時期,人們仍然
《始族時代(遠古中華第二集)》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