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3) 孫先生茶館話家史2 (第1/3頁)
冬天的火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先生說到這裡,似乎是覺得這事太慘,便停了下來。周圍的聽者都是一陣沉默,良久之後,才聽那第一個來的文士公子道:“李家滿門,皆為烈人。”
這句話,像是對孫先生所說之事作了註腳,周圍的人都是一聲長嘆。
孫先生輕咳了一聲,又道:“這話說的不錯,老夫當年作隨軍書記時,李推之便曾說過,要李家人的頭落下容易,要李家人的頭低下,天王老子也不成。唉!那時殿上人聽了韓寶的話,都為李家的慘事心悽。忽見李推之昏倒,都是一片驚呼。先帝急忙讓御醫為李推之整治,不多時,御醫為李推之施以針術,那時李推之才幽幽傳醒。醒來後便跪在先帝陛下,叩頭泣血不止,說他不要探花,也不要狀元,只當軍中一小卒,只為家人報仇。先帝感他至純,念他滿門血仇,當殿封他從五品揚遠將軍,領五千禁軍,為平叛大軍先鋒官。務必阻敵一月,等各路勤王師彙集平叛。當時老夫與李推之也算交厚,見他滿門悽慘,便向先帝討封,願作個先鋒軍行軍書記。眾人見老夫帶頭,便紛紛向先帝討封。先帝當殿便充,敕封先鋒軍行軍總管揚遠將軍,探花李推之,副將榜眼林惟中,後軍總都督糧狀元劉明遠,老夫當年恬為二甲頭一名,做了行軍總書辦。至此二十四進士出京平叛,這就是當時坊間傳聞的進士軍,又因我等當年正是春華年少,所以又叫少年軍。隨後,先帝又著令守北大將軍,秦州節度使戚少安為各路大軍總節度,行軍大總管。大殿之上敕封完畢,各人領命下去,三日後點齊人馬,一路出京。”
孫先生講到這裡,圍觀人中有人恍然道:“哦!原來當年的進士少年軍是這般來歷啊。”
其他人都呵呵呵地笑了起來,孫先生也跟著笑了笑:“叫你這後生這麼一打岔,老夫都不知怎麼說下去了。”
有個錦衣公子笑著道:“您老接著說,在下聽到這裡基本也都明白了。先帝爺的‘文武雙探花’說得自然是李公李推之了,那‘戰陣四壯士’所說又是哪四位?”
孫先生聽到四壯士時,神情有些落寞,道:“這四人啊,呵,如今已經有兩位不在人世了。”
有人問道:“這是為何,難道死於當年那場大戰?”
孫先生搖了搖頭:“非也,非也,那兩人死於朝堂黨爭。”
有個文士想起了什麼,問道:“可是十四年前的劉明遠案?”
孫先生點點頭,表示認可,接著道:“那四人,一個是李推之家僕韓寶,另外三人,分別是吳志廣,楚雲,衛文通。吳志廣與楚雲當年都是禁軍中人,一個任鐵羅騎小校,一個是重武卒校尉。衛文通是韓寶好友,當年保定府大亂,李家滿門慘死時,韓寶便是將身懷有孕的李夫人寄居在保定城外衛文通家中。在大軍出征時,衛文通趕來投校。李推之念他恩情,便將他留在身邊做了個親軍傳令官。這四人初露鋒芒時,卻是在五千先鋒軍與叛軍初次交鋒之時,當時大軍出京,至京石關時,得斥候來報,叛軍先鋒三萬,離我軍已不足三十里。林惟中為人沉穩,覺得當以逸待勞,堅守京石關,將叛阻於京石關下,守住一月不成問題。李推之卻道,三兩萬叛軍阻在京石關下應當不成問題,可據說趙王叛軍整整二十萬人,等叛軍大部到後,這小小的京石關怕是守不住。不如乘敵軍先鋒立足未穩,直接衝殺過去。林惟中太過保守,李推之又太過冒險,兩人僵持不下。最後來了善謀的劉明遠,三人定計,留一千人守住京石關,剩下四千人繞過京石山從敵軍後方突擊,至時首尾相擊,大破敵軍必成定局。但是留守這一千人要正面硬撼三萬大軍,非軍中悍卒不可。即便有京石關可守,勝負也在兩難之間。而繞過京石山最快也要兩三日工夫,到時京石關只怕守不住。最後李推之一力堅持,由他守京石關,林惟中帶大部突襲。當日吃罷戰飯,林惟中領兵而去,次日晌午,叛軍已到關下。叛軍先出兩千兵馬,準備攻城,以作試探。而李推之卻帶五百騎兵,出關迎戰。呵呵,說來諸位不信,五百騎兵只是一個衝鋒便將敵軍兩千人馬殺得潰不成軍,衛文通更是陣上斬殺敵軍偏將。也是敵軍盡是些烏合之眾,潰兵慌不擇路,被五百騎兵攆著,直衝本陣。敵軍一陣大亂,韓寶驍勇,提著斬馬大刀差點殺入叛軍中軍。李推之更是憑藉一手甩手箭,釘死對方五名大將。敵軍先鋒官也是人才,見五百騎兵悍勇,急調拒馬大盾營前來拒敵。五百騎兵這才被阻住,李推之見事不可為,無奈下令收兵。老夫當時便在關樓之上,見李推之無奈退下來,心裡不由覺得一陣氣短。李推之回來後說,若是再給他一千騎兵,敵軍必破。可是誰能想到敵軍戰力如此之弱,調出去
《小李飛刀玄衣行》 引言(3) 孫先生茶館話家史2(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