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7章 武備志 (第1/2頁)

龍元相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常庚再將兩個一大一小的木匣子提起來,放在桌上。 開啟,裡頭是一小盒的絲錐,一大盒的銼刀。 剩下那個最大的木匣子裡,堆放著大大小小的金屬塊。 天色漸黑,在深邃的夜色中,一盞昏黃的燈火在書桌上搖曳,李常庚連夜畫出左輪手槍的圖紙,直到完成圖紙,畫的滿意了,才上床歇息。 此後每天書院散學,李常庚都會急忙跑回家關進房裡,製作左輪。 ...... 首先是槍管以及槍身的製作,先取一塊大小合適的鐵塊,將他固定在臺虎鉗上,再用絲錐鑽出長孔,由於這個時代沒有打孔機,所以這一步對工匠的技術要求更為嚴謹。 因為絲錐這個東西,如果技術不到位,把控不好的話是會鑽歪的。 選取固定位置,鑽好長孔後,再用鋸子將圓孔四周切割成正方體,然後用銼刀銼到近乎於圓。 再用圓形銼刀加工孔內,磨掉絲錐在孔內留下的螺紋,再用特殊的絲錐在孔內刻出來復線。 來復線也就是膛線,能提高子彈的最大射程和射擊精度。 這樣,槍管的雛形就出來了,最後再加工其他部位,一些精細的地方就要使用更小號的銼刀進行加工。 至於槍的握把,則可以內用鐵殼,外套木製握把。 接下來是彈簧的製作,將一根圓棒固定在臺虎鉗上,然後用製作彈簧的工具,將鐵絲一圈一圈地往圓棒繞轉下去,就可以得到一根富有彈性的彈簧。 彈巢的製作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它的彈孔面上有一個極度規則的凸起部分,這是它的卡扣,也是保證左輪在開出一槍後,彈巢能夠自動對孔致下一孔的關鍵。 這一步對工匠的考驗性也是很強的,不能磨得太多,也不能磨得太少,如果不具備精湛的技藝,很難做到。 能把這些工件做好,那麼其他工件自然也就易如反掌,造出槍來也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就是子彈的選擇,左輪的歷史也算悠久。 早期左輪是需要裝填黑火藥和鉛彈來射擊的,這種裝填操作極度不便捷,裝彈時,需要把左輪立起來,然後拿藥瓶裝入黑火藥,再塞入鉛彈,然後撥動槍口下的槓桿,這樣就能加壓孔內的鉛球和黑火藥。 但是因為置換彈藥過於繁瑣,所以很少人用。 要是李常庚帶著這種東西去上路,六發子彈打完了還得和山賊說:“土匪大哥,你的刀先收一收,怪嚇人的,能不能給我差不多半柱香的時間,等我裝下子彈咱倆再繼續鬥?” 等裝完子彈人家大刀都落到頭上了。 李常庚:“大哥,我們可不可以再談一談啊?大哥,大哥!” ...... 所以要用,就要用金屬定裝子彈,不過好像除了這個也沒別的可選了。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這時候紙殼定裝子彈基本淘汰了使用前裝黑火藥和鉛球的槍械,後裝槍的出色表現血洗了整個美國戰場。 後裝槍相較前裝槍,裝彈過程大大簡化,射擊速度也提升了四至五倍。 但是能使用紙殼定裝子彈的多為步槍,左輪並不在其中。 而且紙殼定裝子彈的槍械並沒有提升裝填速度和裝填容量,這種步槍是裝一發,打一發,裝一發,打一發...... 這裝填速度後來遭到淘汰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還是金屬來的穩妥....... 既然已經選好了子彈,那麼說幹就幹! 透過不斷地捶磨據鑽,總算是製作了幾個彈殼,這些彈殼用完肯定得回收,誰有功夫一直去做它? 而子彈頭方法比較簡單,則可以使用特定的模具製造。 東西都弄好之後,剩下的就是火藥了,一把槍的發揮,其效能必然離不開優質的火藥。 李常庚從雜貨鋪那裡購入了一些鞭炮,取出其中的黑火藥。 這個黑火藥是前朝一個皇帝老兒吃仙丹時弄出來的,能把黑火藥當飯吃,也是個狠人。 黑火藥的燃燒速度一定要快,要充分,最好不要有殘留,不然時間久了槍容易發生炸膛。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燃燒更快,更充分,基本無殘留的硝化棉出現。 硝化棉這種無煙火藥如今已經完全替代了黑火藥,成為現代的子彈原料。 當然,這不代表使用了硝化棉就一定能解決槍炸膛的問題。 槍炸膛的主要原因是槍械的清潔不到位,槍體承受不住火藥氣體的壓強,或者結構出現問題等。 既然李常庚選擇了黑火藥,那也要測量測量南韓的黑火藥質量是否合格。 不知道南韓人對黑火藥的製造和使用是否相當瞭解,要是檢測的黑火藥不合格,那就得自己配比了。 拿出一個勺子,李常庚從一個瓷碟中取出一小勺黑火藥,將它放在一張白紙中。 用火捻子點燃其中的火藥,“砰!”的一聲,發出一陣很大的聲響,出現一陣沖天的火光。 看上去熊熊燃燒,很嚇人,彷彿要把房子點著,片刻後又消失了,化作一團白煙,飄出窗外。 雖然受了點驚嚇,但驚嚇之餘伴隨的卻是驚喜。 火藥並沒有燒穿白紙,說明南韓的黑火藥大抵上是沒問題的。 我國明朝《武備志》曾

《讓你當侯爺,沒讓你搞科技》 第47章 武備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