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控制 (第1/3頁)
搖搖-欲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一個農耕社會發展起來的文明,東方這個古老的國家歷朝歷代最重視的就是農業生產。
在經歷了短暫的百花齊放時期之後,儒家學術因為符合統治者們的利益,成為了文明的主要思想路線。
儒家一個簡單計程車農工商分級制度,就把人粗暴地分成了幾個階級,從而導致了工商的衰落。
在春秋戰國時期,商人大行其道,百工各行其事,文明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期。
但是從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漢代獨尊儒術之後,東方文明就進入了封建時代的鞏固期,或者乾脆能說成是倒退期。
這一千五百年來,雖然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造就了民族的向心力,但是社會再也沒有進步過。
反而相比一千五百年前,許多思想還倒退了。
就以商人階級為例,在春秋時期就有許多把生意做到各國之間的大商人,許多大臣也都以商人的身份,掙到了如山的財富。
但是商人階級流通性大,見多識廣,不符合儒家的愚民政策,人都變聰明瞭,不利於管理。
所以商人階級受到了嚴重的打壓,整個社會的商業氛圍,除了在宋代短暫興盛過,幾乎一直是在走下坡路。
來自於後世的朱瞻基卻很清楚,商業和工業在整個社會發展中可以起到的巨大作用。
農業發展是有侷限的,春播秋收受制於大自然的氣候變化,並且發展的餘地很小。
即使是後世的雜交品種出現,花費的出現,農業的回報率也永遠不會超過百倍。
這種收穫連量變的可能都永遠不可能達到。
但是工業和商業卻不同,工業是直接超過農業,直接以質變來改變世界。
而商業的流通,卻能直接有效利用社會各種資源,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如果人類連肚子都填不飽,其他的追求當然只是一個笑話。
但是當人類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後,想要跨越式發展,只能依靠商業和工業,靠農業是永遠不可能的。
工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人類共同努力,一個人的能力再大,最多也就只能在一個行業內達到巔峰。
一個人不可能會把織布工藝推進的極致,然後還會生物製藥。
牛頓,愛因斯坦是幾千年來的人類精英,他們也只是在自己的行業內走到巔峰。你讓他們研究一個汽車發動機來看看,哪怕他們掌握了原理,也不可能換一個行業也能推進行業發展。
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生命也就短短三萬天左右,真正用在研究上的時間,不超過一萬天。
想在一萬天的時間內,變成一個全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這是工業發展的侷限。
雖然工業發展能夠直接從量變到質變,但是對人的要求也提高了,術業需要專精。
但是商業不一樣,因為商業的核心是流通,而流通的渠道,卻是可以控制的。
而控制流通渠道的核心則是金融。
商業的交換需要一個標準,這是貨幣誕生的根本原因。
只要人人都認可,貝殼也能成為貨幣,銅成為貨幣,金銀成為貨幣,布料絲綢也能成為貨幣。
到了後世,印刷出來的紙也能成為貨幣,甚至只是一串電子數字也能成為貨幣。
控制了貨幣,也就等於控制了金融,控制了經濟,同時,也等於控制了社會發展的衡量標準。
雖然控制貨幣不代表控制了社會的整體發展,但是這個槓桿卻能撬動整個社會。
朱瞻基很清楚,這是他比這個時代的人瞭解的更透徹的優越的地方。
而且,他現在還有很好的條件,那就是他是皇孫,未來的皇帝,具有先天的優勢。
所以,他這個未來的皇帝可以不去控制任何行業,但是貨幣的控制權一定要牢牢抓緊。
就像朱高燧,他想去做生意,由他去做。他去做生意了,也能帶動如今的幾十家皇親國戚不往寄生蟲的道路上發展,以後能自力更生。
他作為未來的皇帝也沒有必要去跟任何人競爭,因為皇帝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壟斷。
皇帝真正需要控制的是什麼呢?
在朱瞻基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就足夠了。
一個是貨幣發行權,也就是經濟控制權。
一個是資訊流通權,也就是人心控制權。
還有是政治管理權,也就是暴力統治
《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