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4章 衰退的羅馬共和 (第1/2頁)

短尾貓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公元前38年,元月20日,我的三千禁軍騎兵帶著兩百箱子的金銀珠寶,我在羅馬城外交給來羅馬上繳帕提亞王國地區財政稅收的坤特斯。

雖然在攻打帕提亞時,全部的軍備和士兵的軍餉幾乎都是來自我的個人資助,但是羅馬在此前和後面給了二十萬金幣的財政撥款。

這不過是區區之數,比我耗費的九千萬金幣不能相提並論,但我得歸還羅馬這個數,其餘的替換下來的羅馬士兵的裝備,刀劍,馬匹等,我都還給了羅馬人民。

這僅僅是原物奉還,我只是表明一個概念,在對外戰役中,元老院給我的就係這樣多。

在不分給任何元老院人員一個金幣,一塊地皮的前提下,我僅僅是賞給有戰爭功勳的羅馬戰士每人金幣,等到了規定的服兵役年限,他們就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然後回家去過平民的生活。

羅馬之前的兵役期幾乎為終身制,事實上前期羅馬軍團的主要構成是自由人(羅馬的城市百姓),,其它民族的不可能進入羅馬軍團,但是在凱撒時期的各地區形勢開始逐漸緊張,才徵發了高盧人和日耳曼人,在歷史上作為羅馬軍團的附屬軍團或者僱傭軍團,這些人為事實已經平定的殖民地地區。

再到後來,凱撒三巨頭的後期,羅馬軍事形勢一天不如一天,奴隸也要用了,許諾參軍奴隸就能赦免為自由人。

此刻回到羅馬,我事實上在考慮的是軍團的後期給養還有軍事籌備等問題。

這時候,以往的軍團費用開始越來越龐大。甚至於一年的軍團財政消耗量,比重新徵集組建一支軍隊的代價不會少很多。

歷史上的公元7世紀到11世紀,曾經事實上實行過“特瑪”(軍區)制度,就是軍隊屯田墾荒等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養兵和屯兵。

“特瑪”(軍區)制度的誕生,使得這一制度下,除核心帝國以外的帝國全部領土,都要被事實分割成數十個“特瑪”(軍區)。

特瑪一詞的本意是軍隊的駐紮地,作戰中逐漸變成了地方部隊動員和管理的基本單位的代名詞。

各個軍區計程車兵平時作為國家提供的土地上耕作的農民,戰時則應徵入伍,本質上就是所謂的屯田兵。

屯田養兵制度,集合了國民軍和職業軍兩者的優點。屯田兵們的生活有所保障,戰時的動員和統帥都會十分容易,並且,為保衛家園而戰計程車兵們普遍士氣高昂,而國家對他們薪餉的負擔也可以減少至最低限度。

而這個時期開始,帝國軍隊的裝備也能開始全面提升防禦效能,加大各種兵器的種類和殺傷力,士兵和騎兵都開始大量採用鎖子甲。此刻的帝國重灌步兵都一般裝備有鎖子甲、鋼鐵胸甲、和鋼鐵頭盔,手持大型圓盾護身,武器為長達4米的長槍和鋼劍。

至於輕裝步兵的裝備情況也有區域性晉級提升。

而此刻會導致後期出現中央軍這一個名詞。

在中央軍中,重灌騎兵和弓騎兵的裝備逐步同化,這同時也意味著弓騎兵的衰退。

重騎兵披掛鱗片甲或是鎖子甲、戴頭盔,手持圓盾或是西歐型的方盾,武器是劍和長約4米的騎槍(康託斯)或是弓箭及投槍。弓騎兵在部隊中所佔比例逐漸減少,到了公元8世紀,終於從正規軍的編制中消失了。而中央軍中的一部分重騎兵,又開始給坐騎附加護甲,恢復了昔日的裝甲騎兵這一兵種。

與中央軍相比,地方部隊多為輕騎兵。他們披掛廉價的皮甲,裝備有小型盾牌,以劍或長矛為主要武器。

後期,羅馬軍區數增加到46個。

各軍區一般都能提供2到3個軍團兵力,總兵力介於3000到之間。

每個軍團由2到5個營組成,每營包含有5個連,每連的定額是步兵256人,騎兵300人,但在實際配屬時的人數往往要比定額少得多。

中央軍則由3至4個近衛軍團,每個軍團由10個近衛連構成。此外,有時還會由3至5個近衛連組成近衛營加以靈活運用。

除正規軍外,帝國還常常憑藉手中的財富,驅使異族的同盟軍或是僱傭軍為己而戰。

但是隨著羅馬帝國的貴族勢力的逐漸強大,羅馬共和制度的命運急轉直下。屯田兵的主力——中小農民再也無力承擔長期的出征和諸多苛捐雜稅,開始日漸沒落。

這就是公元前一千年時期開始的,羅馬共和制逐漸衰敗的場景。這導致一個帝國皇權統治下的國家運營會日漸困難。

伴隨著地方軍的戰力逐漸衰弱,帝國不得不更

《狼穴終結者》 第234章 衰退的羅馬共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