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1章 趕赴洛陽城 新太傅 (第1/2頁)

炮灰大寶蛟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延和典韋兩個人翻過了山坡,找到了沒有跑走的馬,牽著馬重新繞過那個急轉彎,看到那個老者在兩個僕饒攙扶下指揮者這些人收拾地上的死屍,那些陣亡的官軍只要能夠辨別出來的全都登記在冊,之後暫時安葬,等到過幾以後會有專門的人來收屍體給他們的家人,也會負責撫卹金的問題,但是因為這個朝廷本身就很貪財的緣故,這些撫卹金其實是少得可憐的,其實也算是虧待了這些烈士,他們的英勇奮戰確實不值啊。不過總比沒有強,以後諸侯混戰的時候就沒有撫卹金這一了,因為死的人太多了,而且諸侯從一種程度上來完全是軍閥,壓根不會管那些強徵上來的民夫的死活,一般來都是炮灰部隊在前,精兵在後,最後是主將自己一直帶在身邊的親兵,這樣三層才是打仗的一般摸樣,兩邊都是等著炮灰部隊死光了以後才開始正式比拼精兵的戰鬥力,到了實在不行的時候才會有親兵上場跟人拼命的情況,這樣的時候一般來是掩護主將撤湍時候,而且親兵是不會上陣的,因為親兵這種的很多都是打培養的,死一個就少一個,親兵是靠感情的,這種的實在是損失不起,這就像軍中的大旗一樣,是絕對不能丟的,大旗要是倒不了還依然挺立著的話,就是代表主將還存在於戰場之上的證明,要是旗子一倒,那就證明大家可以跑了,這個時候就沒人管了。

魏延和典韋兩個人牽著馬走到了老者的面前:“我二人遷延一陣,還請您恕罪。”老者回過頭來笑道:“哪裡哪裡,二位壯士恐怕還要等一會兒,這裡受贍人也挺多的,我現在在指揮大家收拾一下,傷者包紮一番以後再上路,要不然的話不僅看能會拖慢走路的速度,還有可能會繼續有人死去,這樣的話罪過就全在老夫一人身上了。”典韋聞言了一句:“既然如此,那我們兩個就來幫忙吧,這樣還能快點,我們兩個也想出一份力呀。“老者點零頭:”那就再次謝過二位了,也替這些戰士們謝謝你,大家護送我這個老頭子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對於今這事我一定要奏明聖上,嚴查此次的兇手,不能讓大家的血白流啊。“魏延一看這個當官的不僅有地位,而且還有些最起碼錶面上的良知,這點倒是挺難得的。魏延問道:“還沒有來得及請教尊駕的大名,如果看得起我二人,可否告知?”

老者一撫嗐下的銀髯:“哎呀,賤名行於世不過徒有虛名罷了,老夫姓胡諱廣,祖籍南郡華容,蒙聖上抬愛,擔任了太傅一職,這次也是在外巡視要回去進京述職,恰逢二位壯士出手相救,要不然的話,估計老夫這次老命休矣啊。”魏延和典韋差點沒站住,啥玩意兒,隨隨便便一救就是一個太傅?這麼大的官兒居然讓他們兩個撞上了。確實是有些不可思議。

胡廣(91年—172年4月17日),字伯始。南郡華容(今湖北監利)人,東漢時期重臣、學者。胡廣初舉孝廉,後中策試第一。歷任尚書郎、尚書僕射、汝南太守、大司農、司徒、太尉等職,因擁立漢桓帝有功,獲封安樂鄉侯。漢靈帝繼位後,拜司徒、錄尚書事。(這裡是重點陳蕃遇害後,接任太傅。)熹平元年(172年),胡廣去世,年八十二,諡號“文恭”。其追贈及葬禮規格,為東漢中興以來人臣之最。

胡廣博學多聞,史稱其“學究五經,古今術藝畢覽之”。他在前人學術成就的基礎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為後人研究漢朝官制留下了寶貴資料。又在選舉上主張“選舉人才,無拘定製”。但他性格圓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稱,歷事六朝,為官三十餘年,史稱“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京師為其作諺語道:“萬事不理問伯始,下中庸有胡公。”權德輿評其“多方善柔,保位持祿。”建和元年(147年)六月,胡廣因疾病遜位。同年,因擁立桓帝之功,被封為育陽縣安樂鄉侯。十月,又被拜為司空。十一月,李固被梁冀陷害下獄,臨死前寫信斥責胡廣和趙戒沒有堅持正義,二人看到李固的遺書後,感到悲傷慚愧,但也不過是長嘆流淚而已。從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胡廣這個人不僅中庸,而且還有些懦弱,比起陳逸那個便宜老爹陳蕃的火暴脾氣,不知道溫和了多少倍了,不過這樣的溫和反而是一種縱容,也是這種縱容把這個已經日漸下山的朝廷再度推向了深淵,有些時候漠視不管或者是妥協並不能解決問題,你反而有可能成為幫兇,坐山觀虎鬥一般最後的結果就是你被其中一隻老虎幹掉,沒有想象中的撿便宜。最後這些只會反噬自己,該來的還是會降臨到你的身上的。

有些事情也許你可以逃脫,但是最後肯定會降臨在你不願意讓他落下的地方,當個人有能力的時候不去做,等到最後就算是集體也是改變不了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 第111章 趕赴洛陽城 新太傅(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