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關於古代中央制度的一些看法 上 (第1/2頁)
炮灰大寶蛟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節雖然眯著眼睛,但是他的眼神一直在跟著聖旨移動,打在每個饒面孔上,這個所謂的聖旨現在已經全部掌握在了這群中常侍的手裡,他的意圖取決於皇帝,而實際操作已經全都歸這群太監了,他們自然會趁著滿朝群臣都沉浸於陳蕃竇武被殺的恐懼的時候,大肆的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至於以後會不會有人站出來,那就是另一個事情了,不在這群饒考慮範圍之內。
他們從開始貪婪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顧及身後的名聲了,他們現在只是一群不斷前行的惡犬,只為了這頓的吃飯,不會顧及明會怎麼樣,因為現在不能有後代的他們,並不需要未來。
怎麼那,在史學家的筆下,宦官或許是集所有負能量之最大成的歷史群體,他們道德敗壞、無惡不作,不僅造成了政治黑暗和經濟腐敗,也破壞了行政官僚制度的正常執行,即所謂“宦官亂政”。在職業官僚眼裡,宦官幾乎要為歷代封建王朝的滅亡負全責。但是從人權上來講,他們也只不過是在錯誤的人權制度下產生的一種畸形的產物,畢竟沒有任何一個男人生下來就想要當太監啊。
那麼宦官制度到底是長壽基因還是致命毒瘤那?這就是下面要提到的問題。但是必須要,我認為,兩個其實都不是,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畸形制度的產物,一個本來不該存在的東西就無所謂了。
宦官在西周時開始出現,當時主要負責雜役、傳令等內務工作。宦官政治則從秦朝才開始出現,在封建官僚制度下作為制衡朝臣的對立集團而存在。最早的宦官全部都是奴隸,大多數都是罪犯和戰俘,他們自然身份十分低微,也絕對會被別人看不起,不管男女。宦官也由負責皇宮的勤雜工變成維護皇權的政治勢力。宦官政治主要集中在漢、唐和明三朝中後期,史學家們把這三個時期一致描繪成政治腐敗黑暗的時代,同時也把三個王朝的衰亡歸咎於宦官專政。但在中國二千年封建史中,先後存在過48個王朝,其中漢人建立的壽命200年以上的王朝僅4個:漢、唐、宋和明,竟有3個是宦官政治最為嚴重的王朝。如果宦官政治是封建王朝身上的毒瘤,那麼其餘44個沒患這個腫瘤的王朝卻早早滅亡了。這個歷史資料是不是讓人覺得有點邪乎?
那44個短命王朝中也有不信邪的皇帝,三國時的曹丕顯然就受了東漢以來宦官被妖魔化的影響,開國後第一項新政就是廢除中常侍這個專為宦官參政設定的職位,同時嚴禁宦官干政,只能從事皇宮勤雜事務。曹丕還命人把上述政令鐫刻在金屬簡策上,珍藏於石室,等於把“宦官不得干政”寫進了憲法。而他之後的魏國皇帝們也確實嚴格執行了他的遺命。
但歷史卻和曹丕開了一個玩笑,正如恩格斯所:歷史往往有這樣的事,人們想進這個房間卻進入了另一個房間。魏國不僅沒能長命,反而只活了46年,關鍵原因就在於皇帝缺少對朝臣的制衡力量,一旦產生司馬懿這樣的強勢權臣,朝臣隊伍就幾乎全部倒向了權臣集團。
相反,漢、唐和明這三朝恰恰就是在割了宦官政治這個所謂的“毒瘤”後迅速滅亡,關鍵原因在於此舉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我們前面提過,其實在中央政治中,四種權力一直在並存,外戚宦官和朝臣圍繞著皇權開始勾心鬥角,並且有起有落,但是從未消失。
東漢中後期的皇帝多數都是未成年人繼位,皇位能順利傳承,完全靠控制著外戚、宦官和朝臣三股政治勢力之間的平衡。桓帝死後,外戚大將軍何進和以袁紹為首的朝臣聯合,試圖剷除宦官集團。最後外戚與宦官集團同歸於盡,政治平衡被打破,董卓進京以後中央政權迅速瓦解,中國進入了從群雄逐鹿到三國分爭的動亂時代。
但是這裡並不是我要替這群曾經滅絕人性的傢伙來辯解,他們中的很多人確實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也是歷史上必須消滅的群體,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這群傢伙既然能夠存在到封建王朝的滅亡,那麼他們肯定要有一個需求點,而這個需求點就是經濟的發展和王權的出現以及婚姻制度的一個進步。
首先,經濟必須發展,因為如果沒有很多的剩餘財富的話,不會有人花錢養著這樣一群人,也正是因為有了剩餘財富,王權已經得到了強化,國王或者是皇帝有了能力享有普通人無法享受的財富,比方在男權社會的封建時代,女子就成為了一種財富,而人是有很高的獨佔慾望的,而這種慾望的來源除了基本的人性之外,還有就是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開始逐漸普及(三妻四妾那種東西只有可能是富裕之家,普通百姓自然而然是一夫一妻的制度,不過還是提供了那種可能性),在這種制度下,男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 第65章 關於古代中央制度的一些看法 上(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