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思考 糾結 (第1/2頁)
炮灰大寶蛟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逸進屋後見到崔化和宋亮,兩個人都已經是熱鍋上的螞蟻了,臉上都是焦急不安的樣子,崔化在哪兒不住地搓著手,宋亮在哪兒不住的撓頭,聽見動靜以後兩個人抬頭一看,看到臉上還帶著一點點汗珠兒的陳逸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樣,陳逸就聽見他倆全都鬆了一口氣,陳逸自然也不知道到底之前發生了些什麼,陳驤和手下的人也都不會告訴他,從來就沒有什麼上傳下達,或者下屬一定要把所有的資訊全都告訴上司的道理,這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內中緣由不再贅述,明者自明便好。所以崔化和宋亮算是被陳驤給坑了一把,但是這點卻沒有錯,兩個人對於這件事兒也只能是往肚子裡咽,畢竟人家又沒有幫你們的義務,再說人家說得很明白,醫術是少爺的一點個人愛好,並不是少爺是以此為生得人,身為小少爺不紈絝就不錯了,尤其這個時代哪有那麼多熱心助人的富家少爺,不過經過這麼一折騰,他們兩個也對於陳逸這個少爺的身份是深信不疑了,因為這個時代有點派頭的人才能得到尊重,這才是這個時代的潛在的規矩。
陳逸看著兩個人先是行了禮:“對不起了二位,久等久等,剛才確實有些事情,還請二位多多見諒。”本來是客套的一番話,卻無形之中化解了一些信任危機,說起來世間的事兒有時候就是那麼的巧合。陳逸之後就坐在了主位上,其實一個普通家庭的屋子哪來的什麼主位,古代堂室結構下,北之位為最尊,其次為面西背東之位,再次為面對背西之位。我們有京劇裡常常看到這樣的地面:國君面南是一些小的規矩。陳逸現在的確是坐北朝南,不過就是沒那麼多規矩了,崔化和宋亮都是隨便坐的,只不過陳逸這個凳子確實是很特殊,單獨加了個半截的椅背兒,這是後來陳逸自己做的,不過用的是現在的技術,沒有用過一顆釘子加了一個椅背兒,陳逸使用的是榫接技術。(榫(sun)接是指榫頭『插』入榫眼或榫槽的接合方式,是我國古典傢俱與現代傢俱的基本結合方式,也是現代框架式傢俱的主要結合方式。榫接是兩塊材料一個做出榫頭,一個做出榫眼,兩個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將兩塊材料固定在一起。榫(sun)接是我國傳統建築常用的技巧,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在古老的建築或寺廟中常可發現。運用得當整個結構體可以結合得相當牢固,不需一針一釘。在一般木製的板凳中亦可發現這種技巧。)這樣陳逸才覺著坐上去舒服點,要不然還真不習慣這種單純的馬紮兒,做起來老是不能稍微往後靠靠。
陳逸也不多廢話了,直接開門見山地說了:“聽聞二位此來是來求醫的?”崔化答道:“正是為了求醫而來啊。”陳逸假裝很為難的說道:“這其實有些為難啊,我才疏學淺,不過粗通岐黃之術罷了。(黃指的是軒轅黃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傳黃帝常與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其中的很多內容都記載於《黃帝內經》這部醫學著作中。後世出於對黃帝、岐伯的尊崇,遂將岐黃之術指代中醫醫術,並認為《黃帝內經》是中醫『藥』學理論的淵源、最權威的中醫經典著作。直至今天,凡從事中醫工作的仍是言必稱引《黃帝內經》之論。《黃帝內經》的文字屬於秦漢時期的古文,在文體上相當於賦的體裁,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對於漢學文化亦有巨大影響,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正因為如此,閱讀這樣一部古典醫籍在文字上也有不小的困難,因此歷代醫家都曾做過詳略不同的註釋。後來就成為了一種中醫的代表。),年紀尚輕,尚且總角,不能擔任,只是略有喜好,小病小災尚可嘗試一二,看二位軍旅之人,健壯之人所得之病想來十分棘手,我小小年紀怎能擔此重任那?為了不耽誤就醫,小子愚見還是另尋良醫為好,莫要耽誤了時辰誤了大事。”
陳逸說到這兒就端起了杯子,一板一眼開始喝水,因為這個時候又沒有茶葉,所以陳逸只能說喝水了。聽完這話以後崔化和宋亮兩個人大眼瞪小眼,一時之間都沒了主意。其實想想也是,一個孩子,總歸不願意冒些風險,這要是治好了還好,這要是治不好怎麼辦?不能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方面,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講,好和壞在最終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兩個人是同時存在的,只有當這個結果冒出來以後,才能得到結論,要麼是好坍塌到壞,要麼是壞坍塌到好,反正兩者在出現之前是同時存在的,這個定理叫薛定諤的貓。就算是中國的道家陰陽學說,也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陳逸這麼一邊喝著水想著,一邊等著兩個人做出決定,他也是看看這兩個人對於那個床榻之上的人的看重程度,如果兩個人能夠拉的下臉來請求自己出診,那麼就證明治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 第146章 思考 糾結(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