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鴿子奇問道:“什麼樣才算是幸福呢?”
海冬青道:“一個女人崇拜一個男人,她就會感到幸福,而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崇拜著,他亦會感到幸福無比,像這樣的婚姻就會達到幸福美滿!否則,男人會因不幸福的婚姻整天情緒波動,女人也會因不幸福的婚姻而淚水蓮蓮。”
鴿子聽了呵呵一笑道:“你對水是情有獨鍾呀!三句話都離不開這個水字。”
海冬青微笑道:“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珍貴的就是水了,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對水是心存感激的!在地球表面70%是由水構成的,而在生物各組織元素中,水也是佔最高的比例的,水除了能給萬物生命之源,還能讓人類從中領悟到許多生活的智慧,即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而孔子的:“逝者如斯,不捨晝夜”的千古名句不也是對人生的省思嗎?且《三國演義》中各類英雄人物不也令蘇軾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嘆嗎?至梁啟超面對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立下維新救國的宏願:“世界無窮無盡,海天寥拓立多時”的一種進取而永不退讓的人生態度。
甚至遠在先秦時,幾位聖者就提出過自己的一套治國的學說,在這些傳世思想中有許多是與水有關的,如以流水與民心的關係。
孟子主張:一國之君要行仁政則能得到人民的擁護,人民就會象水一樣向低處流,這股力量是巨大的,任何人都抵擋不住的所以說民心似流水。
荀子主張:君主要為人民服務,人民也會敬愛君主,荀子把君王比喻成舟把人民比喻成流水,這就是三歲小孩都熟知的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理!荀子還強調君王是水的源頭;人民就像流水一樣,如水的源頭是青的,整條水流會全是清澈的,否則,反之。
而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但是滴水不斷滴向堅石卻能洞穿堅石,可見水並不全是柔弱的一面啊!
莊子道:“水能積成大海就在於它能居於下流能容納一切,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所以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必能容納異見必能冷靜伺機而後動。
再就如同《孫子兵法·虛實篇》中所說的一樣:“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下,兵之形,”避實而虛擊,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制勝者,謂之神。
故而對於:“飲水思源,不忘本,知恩圖報”等,已成為一箇中國人所該具有的人格特質。
而一個有事業心的人在有源頭不息流動時,還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才能看清極遠的未來。
至而對於人生的得失也要淡然處之,這也是水教人們的道理,古人在悟水時亦從中修身養性,可見水是無處不在。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不順意的事,這時人們想到了水,孔子日:“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句話為後世無數失意的人指明瞭方向,例如張說與孟浩然等人,而則天朝進士蘇廷碩的:“每日江頭盡醉歸”更是代表了失意人的心聲。
一個人走水路出門旅行最容易泛起的便是漂泊之感,而對於人生之漂盪各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例如現在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不就叫北漂嘛?或許這些人可以理解此中含義!
而李白25歲離蜀出遊到處漂泊,33年後,年近花甲的太白滿身傷痕地踏上歸鄉的路,他面對的是同樣的水,但心情是不一樣的。
因此,每一個出門在外的人都有回家的願望,而對於那些心靈的漂泊者與流浪者此種願望更為強烈,因身體離家了還可以再回去,心靈一旦離家便永無迴歸的希望了!南朝陰子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千古名句就是遊子的歸心。
水與人的心境亦是相聯的,例如“居家人”與“歸家人”的區別,歸家人擁有了漂泊流浪這一段經歷而居家人沒有。
居家人雖也擁有家,但這家對他而言是昏暗不明的,歸家人從異地他方回到家園,表面上不再和居家人有什麼兩樣,實際上他們內心的感受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歸家人的心境不再昏暗不明,他們的心是恬淡透明的,如這碧綠的溪水清澈見底,禪宗所謂的徹悟大抵也不過如此。
人若有所牽掛心境就不可能透明,透明的心境是無所牽掛的,透明的心境又是一塵不染的,象雨後的晴空水洗一般清明澄澈,透明的心沒有拖累,沒有拖累的心是空靈的,故以閒適之心臨水便可達於玩水境界,要達成透明的心境恬淡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例如南宋“永嘉
《平等的世界》 第3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