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出使大明 (第1/2頁)
喬塵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謂國書,是國與國之間往來或共同議定的重要文書,是記錄在卷宗的重大歷史事件。比那個什麼御內書強太多了,御內書其實只是一個對國內的一份命令而已,還上升不到外交層次。
當蔣洲聽到對面有外交特權的國書的時候,眼都綠了,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樣連連點頭:“沒錯,沒錯。本官才是赴日正使,有朝廷的正式任命,這是本官的任命書。”
“另外,本官官居五品銜市舶提舉,是專門負責勘合貿易的主事。”蔣洲也不傻,順便丟擲勘合貿易這個誘餌,他可知道這勘合貿易是日本各大名爭相搶奪的香餑餑。
“既然是明廷正使,貧僧自當聽從大人的安排。”策彥周良看到躲在一旁的細川輝元暗暗點頭,便直接應允了蔣洲的邀請。
為了這次能順利的搭上這末班車,細川輝元重新調整策略,利用義輝將軍與大內家的關係,請出了上次的赴明正使,京都五山之首,臨濟宗本山,天龍寺的塔頭妙智院的住持策彥周良。恰巧策彥周良與寧波友人曾有十年之約,於是欣然接受,他記得當年離別之時,雙方依依惜別。為此特地寫下了《江樓留別》:
青嶂俯樓摟俯波,遠人送客此經過?
西風揚子江邊柳,落葉不如離思多。
當然了,本次赴明,細川輝元才是書面上的正使,但是出面協調卻是這位策彥大師。經過兩邊略一合計,決定事不宜遲,即可啟程返回大明,偕汪直率日本貢使團400人、中國流民600人,由松浦發舟回國。
1556年一月底,細川輝元與蔣洲等人到達定海(今鎮海),登陸後日夜兼程,終於在除夕前夜到達京城,並遞交了國書,因此被明廷視為遠方祥瑞,特准日本使節明日入朝臣賀。
紫禁城,中華文明之古都,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奉天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兩翼為文華殿、武英殿。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兩翼為東西六宮。紫禁城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建造精巧美觀。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
細川輝元今天一大早便穿上正式的朝服,束腰佩冠,手持牙笏。從承天門(天安門)進入,順著御道街一路向北,御道街兩側各有一個門。西側是社衛門,通往社稷壇,是大明帝王祭祀土地和五穀神的地方。東側是廟衛門,通往太廟,是大明帝王祭祀祖先的家廟。
繼續往前走就過了端門,長長的御道街兩側則是高聳的城牆,到了盡頭就是紫禁城的南大門“午門”。細川輝元特意駐足停留了一下,在後世的影視文學中,經常提起的“推出午門外斬首”指的就是這道大門。跨過了午門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紫禁城的中樞,緊接著就是一道蜿蜒的河水貫穿左右,由金水橋連線兩岸,盡頭處就是奉天門。
大明王朝的當今天子,明世宗朱厚熜就在奉天門參看日本進獻的貢馬,然後特賜自正使以下冬衣一套,率百官進入奉天殿接受日本使臣的朝賀。
細川輝元先是在殿外等了一會兒,讓明廷的官吏都進殿排班站好後,只聽得裡面公鴨嗓一聲尖叫:“宣日本正使、內閣首輔大臣、幕府殿大學士、山城、攝津、丹波節度使、節制巡撫、兵部尚書、總領四十四國軍務源輝元,副使策彥周良,副使吉田宗桂覲見~~”一長串的官職差點噎死這閹貨。
細川輝元闊步帶著策彥周良與吉田宗桂進入大殿,行跪拜大禮,三呼萬歲。
免禮平身後,大殿內頓時耳語嘈雜,為啥?看到細川輝元竟然只是一個孩童,都個個面『露』不悅之『色』。
“大膽!天文王就是這等蔑視我大明王朝?竟然派遣一幼稚孩童前來覲見?”左手班位一名文官出列訓斥道。
細川輝元用純正的漢語問道:“敢問大人尊姓?”
“哼!本官是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趙元質是也。”趙文華牛『逼』哄哄的說道。
細川輝元一拱手,緩緩說道:“原來是趙尚書,不知大人可聽說大過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浮球之智。司馬溫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讓梨,懂得恭讓謙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一個正字參朋比。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羅,一十二歲身為宰相;吳周瑜,七歲學文,九歲習武,
《凡人穿越生存法則》 第二十四章 出使大明(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