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怎麼辦?於是,劉心武特意跑到那個村子,告訴那裡的農民,如何這般地編出階級敵人搞破壞的情節。可惜,任憑劉心武怎樣解釋,農民就是無法圓滿地編出這樣的故事來。結果,《大路歌》自然也就不能出版了。這件事給劉心武的觸動很大,他由此產生了放棄胡編亂造、力求寫真實生活的想法。
這年夏天,劉心武在十多平方米的房間裡偷偷地創作起《班主任》。他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說,據劉心武說,這是出於對“文化大革命”的“積存已久的腹誹,其中集中體現對‘四人幫’文化專制主義的強烈不滿。”〔77〕
寫完之後,劉心武自己看了一遍,難免“心裡直打鼓”,因為他明白,這是在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是,在發表慾的強烈支配下,他終於鼓起勇氣,打算把稿子寄出去。沒想到,在郵電局卻遇到了麻煩。那位女工作人員把劉心武的大信封認真地檢查了一番,發現裡面還有一個小信封,便神情嚴肅地告訴劉心武,稿子裡不能夾帶信件,否則要收一元錢。劉心武一想,這可就划不來了,因為稿子當印刷品郵寄不過才幾分錢。這位工作人員居然要一元錢!一氣之下,劉心武索性不寄了。隨後找了一個幽靜的地方,拿出稿子,“再仔細看了一遍,竟被自己所寫的文字感動。我最後決定,還是投出去吧,大不了發表不出來,還能把我怎麼樣?”〔78〕過了幾天,他找了另外一家郵電所把稿子寄給了《人民文學》雜誌社。最後,由張光年拍板,這篇小說才得以同讀者見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5。 一部小說引起巨大反響,文藝領域開始“解凍”(4)
《班主任》發表後,讀者反映頗為強烈,尤其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之後,影響就更大了。那時,《人民文學》每發行到一處,那裡的讀者就會來信。從當時的反映來看,褒貶不一。像馮牧、陳荒煤、嚴文井這些著名作家,“很快站出來支援”。但是,“反對的意見也頗強烈”。有人批評說,謝惠敏這個人物歪曲了團幹部和進步青年的形象。也有人表示不滿,說《班主任》是問題小說。在他們看來,只有資本主義國家才會出現問題,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是一片光明。有人甚至給有關部門寫信,指責小說是“解凍文學”。
這時,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又在大力介紹《班主任》,稱劉心武是中國“傷痕文學之父”。而在那個時候,這樣的“海外反響”越多,“便越令一些當事人側目”。因此,劉心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心裡都不是非常踏實”。〔79〕
就連外國人也有同感,多年之後,有位日本朋友見到劉心武還關切地問道:“你是不是差一點被關起來了?”
應當承認,劉心武寫這篇小說確實冒了很大的風險。20多年後,他回憶說:“當時,我確實有‘闖禁區’的意識。因為,如果我還是個中學教師,可能我不懂;但那時我當編輯了,在那個敏感的圈子裡,我知道有話要說,知道有點兒冒險,也感到有點兒怕。”〔80〕當他寄稿子的時候還想到其中的危險,正如他所說:“我的政治生命也全在這裡面了”。〔81〕以致20多年後,劉心武回憶起來還覺得“恍若一夢”。
小說之所以能夠引起轟動,主要是因為“帶頭講出了‘人人心中有’,卻一時說不出或說不清的真感受,也就是說,它是一篇承載民間變革祈求的文章。”〔82〕
對於這篇小說所產生的影響,國內外學者都有較高的評價。荷蘭一所大學的教授這樣寫道:“在新作家裡,劉心武是第一個批判性地觸及‘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後果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說《班主任》引起了全國的注意。他涉及了‘文化大革命’給作為其受害者的青年人正常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和綜合後果。”美國的一位大學教授稱讚說:“傷痕文學”的第一次表露,“也是實際上的宣言書,應推劉心武1977年發表的《班主任》。”〔83〕
國內的一位評論家在談到這篇小說時也頗為動情地說:“在目擊了這幾年的文學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之後,又重新閱讀了《班主任》,我最突出的感受是:簡直為他捏一把汗。難道這就是1977年給讀者以心靈解放的喜悅的歷史名篇嗎?這就是當年那轟動一時令許多人奔走相告的時代傑作嗎?當年那使我眼睛看到更多色彩,使我沉睡的心靈感到更多的歡欣和痛苦,使我凍僵的嘴唇吐出更復雜的語言就是這樣一篇作品嗎?”〔84〕
但是,“傷痕文學”這一特定概念的命名,是青年作家盧新華於1978年8月發表的短篇小說《傷痕》定下來的。小說透過上山下鄉
《回首1978》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