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說和”者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防軍在“春季攻勢”中,算是達成了參謀總部大部分的戰前預期,戰役的總體程序和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在這場戰役中,國防軍共斃、傷、俘敵超過30萬餘人,自身則傷亡了約8萬人,取得了一場大勝。
日軍在此戰中,整個第1軍,以及九個主力師團和五個獨立混成旅團被成建制的殲滅,逃走的那些師團和旅團也多遭重創,元氣大傷。
而且日軍在戰鬥中,有包括大將和中將在內的數十名將軍喪命,更是開創了中將師團長被俘的先河,這些都沉重的打擊了日本,特別是其高層計程車氣。
從水原逃脫的十餘萬日軍,在驚魂未定中不敢多作停留,持續向南疾奔,一直逃到朝鮮半島西南部的全州附近才暫時停下腳步。
另一方面,由於西線的慘敗,位於東線與國防軍對峙於舊邑里一帶的日第4軍,就顯得十分的孤立。
其司令官井上幾太郎,原本就主張全線退守半島東南端,在距離本土最近的地方進行防禦,為此早已安排了少部分兵力進行了相關的預設。
因此隨著西線日軍的敗退,井上幾太郎便也帶領第4軍,迅速開始了長距離的南撤,一口氣退至朝鮮半島東南的大邱至慶州一線。
就這樣,在朝日軍於戰場失利之後,又進行了大踏步的主動後撤,其直線距離超過150至220公里。
至此,日軍從開戰以來已然陸續丟失了原佔朝鮮八道中的六道半,尚能控制的區域僅剩西南的全羅道,和東南的慶尚道南半部,完全已是躲到了半島的角落裡。
而國防軍透過在一個月內先後進行的“釜山海戰”和“春季攻勢”,分別以決戰的方式打垮了日本海軍和陸軍的主力,令戰爭的局勢就此變得徹底明朗。
“華日戰爭”自1931年9月開始,到現在不過五個月的時間,日本的軍事實力已被消磨的七零八落,而其國內也飽受空襲和資源匱乏的痛苦。
故而,但凡對戰局有稍許認知的人們,都很清楚日本的戰敗已是不爭的事實,除非有別的國家能施以強有力的干預,而且華夏那邊甚至還留有很多後手未曾使用。
誠然,華夏始終只把對日作戰當做是一場區域性戰爭來看待,無論是在人員還是工業等方面,都僅進行了小規模的動員,國內的一切也與和平時期基本無異,這一點同舉全國之力的日本是截然不同的。
華夏的如此做法,既是因為華日兩國之間巨大的綜合實力差距,做到眼下這些便已足夠用了,更是想對其他正觀望著的國家,釋放出一種強烈的訊號。
華夏要告訴旁觀者們,特別是那些潛在的敵手,我們在這場戰爭中是始終保持著剋制的,因此你們沒有干預的理由。
而且即便是哪個不開眼的,硬要摻和進來,我們也仍留有很充足的餘力來應對,保證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這個平行世界中的列強們當然都不是傻子,能很輕易的讀懂華夏給出的暗示,所以沒有哪個國家真的想直接參與進這場戰爭之中,包括過去曾一直拱火日本的英國。
但是,不直接加入戰局並不等於就徹底放棄了干預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與華夏存有齟齬,或是在遠東地區存在重要利益關切的國家。
這樣的國家以英國和美國最具代表,而這二者也似乎是最有理由和能力影響“華日戰爭”的外在因素。
其中已經在日漸衰落中的英國,自從華夏收回香港之事起,便記恨在心,又在之後的幾次事件中增加了雙方間的芥蒂。
於是英國一有機會就對華夏暗中使絆,而日本敢於走上公開挑戰華夏的不歸路,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受到了英國的挑唆。
如今英國在遠東地區的地位和利益已然大不如前,因此沒有必要,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幫助到日本,或是給華夏製造直接的威脅。
但這不影響其採用別的方式來噁心華夏,而英國人認定的最為有力的手段,就是與其他大國一道對華施加外交制衡,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當然,英國也曾打算拉攏法國參與其中,甚至還“不計前嫌”的對“紅色露西亞”進行了多次暗示,但這二者皆不願蹚這趟渾水,予以婉言回絕。
至於美國,其實一直以來都與華夏保持著良好的準同盟關係,雙方在許多領域和事務上的合作中取得了共贏,收穫頗豐。
然而隨著華夏國力的上升,特別是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超過美國後,讓後者愈發的加重了競爭意識。
另外,志在繼承英國制霸世界衣缽的美國,在
《開篇激戰1860》 第468章 “說和”者(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