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二章 清河城“魚市” (第1/2頁)

八月寒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河縣城的“水產市場”在清河縣城的西市,與現代一樣,在大唐那個年代,幾乎相同的產業也都會選擇集中經營,如果需要水產品,那麼就去清河縣西市。

這就與在燕京買電腦就去中關村是一個道理,鶴立雞群的事,是商業的大忌,畢竟消費人群是集中的。

當然,如果你在水產品市場中開個賣煎餅果子的店也不一定就會倒閉,畢竟人都需要吃飯嘛,但這只是極少數的。

來到西市之後,楊蕭發現這裡與自己在現代去過的水產品市場簡直就是兩回事。

在現代的水產市場,幾乎家家賣的東西都大致相同,雖然那些過道也是水連天水連地的很泥濘,但起碼規劃的還算規整,所有的商家也都在自家的店鋪內售賣。

當然,國內最牛的城管隊伍在這裡功不可沒,可這清河縣的水產品市場,楊蕭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

“太特麼亂了。”

這是一條大概長三百多米的巷子,整個巷子幾乎已經看不到路了,道路的兩端被人們佔得滿滿的,水產遍佈一地,被各種各樣的容器承載著。

這裡的人幾乎都是漁夫的打扮,身上穿著防水效能稍好的步靴,手上拎著布袋,幫需要的人抓魚,殺魚。

而買水產的人也佈滿了整條街,雖然已是下午,但討價聲、還價聲,依然不絕於耳,時不時的還爆發出一陣因為價格未談攏而發生的撕扯和辱罵聲。

這裡除了吵鬧之外,還佈滿了各種異味,幾乎隨處可以聞到魚因為腐爛而產生的腥臭味。

這裡給楊蕭的感覺就是。

“比古惑仔裡的砵蘭街還要亂。”

趙六見楊蕭的表情就知道他是第一次來這種地方,笑了笑。

“師父,這裡就是這樣的,誰讓這方圓百里,就只有這一個賣水產的坊市呢。”

楊蕭聞言一愣。

“就一個?那貝洲其他的縣城都沒有嗎?”

趙六揮了揮手。

“有,只不過其他縣城的一般都是自己開的店,那種店內所需要的水產都是供給他們自己縣城的酒樓,幾乎沒有什麼是留給百姓的。”

“百姓如果想吃水產,就只能去周邊的漁家買,但大多都只是河魚,品種也不是很全,而海貨,只有清河縣可以買到。”

楊蕭點了點頭,然後有看了看那臭氣熏天的街道,這點他也想到了,畢竟這貝洲地處內陸,距離最近的渤海,都還有幾百裡的距離。

若是將活海鮮運到清河縣,以這個時代的運輸能力,估計路還沒走一半,就已經都臭了。

這也就可以理解了,清代的時候,為什麼慈禧要吃荔枝都要用軍艦從海上運回來。

若是騎馬送回來,估計回來後這荔枝就變桂圓了,畢竟那個年代可沒有現代這些神通的快遞公司。

當然,哪個時代都有能人,也不排除有能把海鮮養活拉回內陸城池的人,但這些估計也只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吧。

想到這裡,楊蕭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誰讓自己需要那魚呢,而且楊蕭之所以親自來買,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找一個能長期合作的魚販。

問其原因的話,可以說楊蕭是為了孫家食舍發展的長遠考慮。

此時已是七月,等過了八月,以河北的天氣就該慢慢轉冷了,到時即便他們這冷淘很好吃,生意也會開始慘淡。

因此,在八月中旬,孫家食舍必須要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來替代冷淘。

如果楊蕭的“鬼醋版——西湖醋魚”可以開發成功,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個可以長期給你提供新鮮河魚的魚販,畢竟楊蕭可沒時間每次都自己來買。

說著,楊蕭掀起了袍子便走進了這水產市場。

經過楊蕭的一番打聽,他知道了在這水產市場中,有三個比較有名的魚販,其中有一個是專門搞海貨的。

這傢伙很厲害,他弄回來的海貨不但是活的,而且很新鮮,因為這行裡只有他一個能弄海貨,也沒什麼競爭,因此生意很紅火。

不過楊蕭現在卻並不需要海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價格。

在大唐,一般沿海的城池,海鮮是特別便宜的,有的漁夫甚至天天都吃螃蟹、魚,這種高蛋白的食物,但在內陸,還是因為運輸問題,海產品則特別的貴。

在楊蕭看來,以他們張家村的消費水平,這海鮮就先不考慮了。

除了這個魚販之外,在西市水產市場,還有兩隻地頭蛇,一個名叫郭牧,是世代經營水產

《神棍廚子在大唐》 第二十二章 清河城“魚市”(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