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了1882年,實驗上的困難同樣開始困擾劍橋大學的化學教授瑞利(J。W。SRayleigh)。他為了一個課題,需要精確地測量各種氣體的比重。然而在氮的問題上,瑞利卻遇到了麻煩。事情是這樣的: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瑞利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分離氣體。一種是透過化學家們熟知的辦法,用氨氣來制氮,另一種是從普通空氣中,儘量地除去氧、氫、水蒸氣等別的氣體,這樣剩下的就應該是純氮氣了。然而瑞利卻苦惱地發現兩者的重量並不一致,後者要比前者重了千分之二。
雖然是一個小差別,但對於瑞利這樣的講究精確的科學家來說是不能容忍的。為了消除這個差別,他想盡了辦法,幾乎檢查了他所有的儀器,重複了幾十次實驗,但是這個千分之二的差別就是頑固地存在在那裡,隨著每一次測量反而更加精確起來。這個障礙使得瑞利幾乎要發瘋,在百般無奈下他寫信給另一位化學家拉姆塞(WilliamRamsay)求救。後者敏銳地指出,這個重量差可能是由於空氣裡混有了一種不易察覺的重氣體而造成的。在兩者的共同努力下,氬氣(Ar)終於被發現了,並最終導致了整個惰性氣體族的發現,成為了元素週期表存在的一個主要證據。
另一個值得一談的實驗是1896年的貝克勒爾(AntoineHerniBecquerel)做出的。當時X射線剛被發現不久,人們對它的來由還不是很清楚。有人提出太陽光照射熒光物質能夠產生X射線,於是貝克勒爾對此展開了研究,他選了一種鈾的氧化物作為熒光物質,把它放在太陽下暴曬,結果發現它的確使黑紙中的底片感光了,於是他得出初步結論:陽光照射熒光物質的確能產生X射線。
但是,正當他要進一步研究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天氣轉陰,烏雲一連幾天遮蔽了太陽。貝克勒爾只好把他的全套實驗用具,包括底片和鈾鹽全部放進了保險箱裡。然而到了第五天,天氣仍然沒有轉晴的趨勢,貝克勒爾忍不住了,決定把底片沖洗出來再說。鈾鹽曾受了一點微光的照射,不管如何在底片上應該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跡吧?
然而,在拿到照片時,貝克勒爾經歷了每個科學家都夢寐以求的那種又驚又喜的時刻。他的腦中一片暈眩:底片曝光得是如此徹底,上面的花紋是如此地清晰,甚至比強烈陽光下都要超出一百倍。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元素的放射性第一次被人們發現了,雖然是在一個戲劇性的場合下。貝克勒爾的驚奇,終究開啟了通向原子內部的大門,使得人們很快就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04年12月我在湖南長沙師大附中演講的時候,有一個同學這樣問我:“現在講學習方法的書很多,到底哪個更有用呢?”我告訴他,其實很多學習方法形式不同,精神實質卻是相通的。如果你看了很多介紹學習方法的書,覺得都不錯,但不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那麼,不要猶豫,立即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學習中去,然後挑出效果最好的那一個。也許你會發現,所有的方法都不好,但這種嘗試仍然有用,因為它會啟發你創造出更有效更適合你的學習方法。這樣的突破雖然無法跟前文的那些劃時代的物理學變革相提並論,但你自己得到的好處可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養成了勇於嘗試的習慣,誰敢說下一次偉大的物理學突破不能由你取得呢?
第28節:用行動尋找狀態
四、用行動尋找狀態
我們不要對自己說:“我現在沒狀態。”或者“我對此缺乏信心。”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話,高考可不會專門挑你“有狀態”的那一天舉行,我們唯一的辦法是讓“有狀態”成為一種習慣,這就需要學會用行動找到狀態,用行動找回信心。
有的同學經常以“狀態不好”作為偷懶的理由。他拿起一張試卷,草草的看了兩道題,覺得好像都不怎麼會,於是他告訴自己:“今天做題不在狀態,不如出去踢會兒球,等什麼時候有了狀態再做。”
如果這樣,你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狀態”,或者“狀態”總是在你不做題的時候來臨。上了考場,你會發現,幾乎每次都“狀態不好”,因為你已經讓“不在狀態”成為了一種習慣。而找到“狀態”的唯一辦法就是立刻行動。
一個野心勃勃卻沒有作品的“作家”說:“我有很多很多的好想法,但是我一直寫不出象樣的東西。寫作是一項很有創造性的工作,要有靈感才行,這樣才會提起精神去寫,才會有寫作的興趣和熱忱。”
說實在的,寫作的確需要創造力,但是另一個寫出暢銷書的作家,他的秘訣是什麼呢
《學習改變命運》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