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炫〃√

 ̄書〃√

 ̄網〃√

 ̄小〃√

 ̄說〃√

 ̄下〃√

 ̄載〃√

 ̄網〃√

6 龍爭虎鬥

皖東北上演的是三國演義。總的格局是:日偽;國民黨;共產黨三方。

國民黨方面也是三方:上面是安徽省和第五戰區的桂系;中間層是皖東北專署盛子瑾和他後面的軍統戴笠;底層是桂系支援的縣一級的地方實力派,像許志遠、雷傑三、黎純一,以及殺害江上青烈士的惡霸柏逸遜、張海生之流。

共產黨方面就更復雜了,是橫向的三方:一方是中原局,劉少奇領導,組建了豫皖蘇省委,張愛萍為書記;另一方是北方局山東分局,他們派過來的人又分成三塊:為了向南發展,成立了蘇皖區黨委,金明為書記。又在徐州東南組建了蘇皖特委,李浩然為書記。楊純從山東過來後成立了中共皖東北特委;第三大部分,是安徽省工委張勁夫派過來的人,如江上青、呂震球等,他們主要是滲透在國民黨政府行署內部。

這還只是黨的系統,軍隊方面呢?中原局所屬的彭雪楓遊擊支隊;屬於林彪和陳光的115師南下的蘇魯豫支隊;屬於山東分局的隴海南進支隊。後來,八路軍山東縱隊派江華進入皖東北,成立了蘇皖縱隊,南進支隊又歸他們節制;再就是上面提到的,父親依靠起家的,編在國民黨抗敵六區序列的盛子瑾手下的三、四支隊,他們由共產黨員趙匯川、徐崇福領導。這支既非共產黨也非國民黨的部隊,因為是經安徽省工委策劃編排的,當隸屬中共安徽省委。

夠亂乎的吧?我在聽父親講述時,也是被搞得暈頭轉向。但戰爭要求的是高度統一,和指揮上的絕對權威。

大柏圍子戰鬥。

國民黨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以反共不利為由,將軍統系的盛子瑾調離皖東北,而以桂系的馬馨亭代之。盛當然不服,老子打下的地盤,憑什麼啊!1940年1月,馬奉命率部進入皖東北擬強行接管。國民黨內訌了!父親提出“援盛打馬”的方針。他規勸大難臨頭的盛子瑾,進則聯合抗日,抵禦外侮,和共產黨一起成就一番大事業;退,則死路一條,在朋黨爭立中葬身。人生路口,何去何從,盛專員可要三思啊!據說,盛猶豫再三,反覆踱步,是他的夫人幫他下了決心。於是,國共雙方,確切地說是張愛萍和盛子瑾聯起手來,迎戰來犯的馬馨亭。

在泗縣遭到迎頭痛擊的馬部,龜縮於大土豪柏逸蓀盤踞的大柏圩子內,築壘固守。戰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張愛萍指揮下,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和隴海南進支隊攻擊西門;新四軍6支隊1團和六抗3支隊攻於東南。我蘇魯豫支隊1大隊,因後續部隊未跟上,改攻外圍衛星據點,誘使馬部出援。我遂集中兵力從東、南兩面出擊,馬頑動搖,向西北突圍。我遂全線出擊,馬頑潰逃津浦路西,我全部攻佔大柏圩子。此戰斃傷俘敵400餘人,繳獲物資,堆積如山。正值春節,開倉放糧,方圓百里,馬馱人背,不少群眾得此糧度過春荒。

勝利的喜悅是不言而喻的。但細心的人會發現,戰史中“改攻外圍衛星據點,誘使馬部出援”一句,令人頓生疑竇。馬馨亭既已放棄外圍,憑藉城壘固守待援,何以來的外圍據點?又何以使他臨時改變計劃,離開既設的築壘而輕易出擊,以至遭此大敗呢?我問父親,他的說法與戰史的出入就很大了:

“幾個部隊各有各的打算。馬馨亭兩個團是桂系的主力,天亮了也沒打下來。這時,盛子瑾提出要回去,我很生氣,三支隊趙匯川團留下了,四支隊他帶走了。我們繼續攻。但拂曉時槍聲停了,我派人偵察,才知道北邊進攻的隊伍自己就撤了。這就給了敵人機會,馬馨亭得以從那邊的口子突出去,奔向靈璧日偽區。我這就叫趙匯川快追,在運動中將他擊潰,抓了幾百個俘虜。後來才知道,馬已經動搖了,認為我們第二天還要強攻,後半夜就準備跑了。其實,我們也攻不動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西北面的部隊撤走了,於是,馬就趁此機會溜了。只不過他沒有留下掩護的部隊,在撤逃中被我追殲。勝利到來的是這樣的突然,也許這就是戰爭,它的本質就是意志的較量。然而,勝利把一切都掩蓋了。

盛子瑾臨陣脫逃不奇怪,跟共產黨走,他本來就動搖。但共產黨自己的隊伍也這樣,能行嗎?

就地理位置看,皖東北位於隴海線以南,屬於中原局地界,但中原局自己不積極,只是豫皖蘇省委書記一人潛入。北邊的

《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