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松齡不僅是位優秀的軍事教育工作者,真實戰場上也一樣不含糊。他能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軍校教官,一躍成為奉軍中的主要將領,雖不排除小張在老子耳邊經常吹風說好話的因素,其自身才能突出也是主要原因。
當時奉軍中的大小軍官多為鬍子出身的老派人物,打仗就知道拼命往前衝,根本不知道什麼練兵方法、指揮藝術,屬於一幫典型的不懂科學的大老粗。
郭松齡不一樣,他訓練得法,自成體系,經其一手帶出來的部隊不僅技戰術動作嫻熟,而且紀律嚴明,成績冠於全軍。
槍打出頭鳥,這個規律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郭老師一走紅,便引來紅眼病無數。周圍閒言碎語不斷,說郭某人的部隊,軍紀當然是好,可是好看並不一定中用,真打起仗未必就行(“異口同音,謂公所練之軍隊,紀律雖佳,未必善戰”)。
很快,郭老師就用戰場功績說話了。在直奉歷次戰爭中,郭松齡的第8旅戰鬥力之強,不僅令老派人馬瞠目結舌,就連同為新派的“士官系”也刮目相看。
老師照應學生是理所應當的。張學良當時帶的第3旅,經常和第8旅一起作戰,甚至被混在一起,統稱為“三八”旅。
“三八”旅打了勝仗,大家心裡都明白是郭松齡練兵指揮之功,裡面其實沒小張什麼事。但就是沒人肯說郭老師好,都誇張公子用兵有方。
理由非常簡單:嫉妒加拍馬屁——嫉妒郭松齡,拍張家父子的馬屁。
“三八”旅打得好,長官就升得快。張學良不久就因為“戰功卓著”而由少將晉升為中將,成為第3軍團軍團長。
不管別人怎麼吹捧,小張自己還是拎得清的,如果要想軍旅生涯一帆風順,絕對離不開老師的“輔導”,所以對這位敬愛的老師十分器重,不僅打仗時“傍著走”,還經常讓老師給他單獨開點小灶。
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後,老張很鬱悶,不知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這時,張學良及時獻出了“整軍經武”方案,即重新改良和整頓軍隊一攬子計劃。
老張雖然是鬍子出身,卻閱歷豐富,非等閒之輩,馬上大加稱讚,並拍板定調:就這麼辦了。
經過“整軍經武”,奉軍力量大大增強,成為其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得以取勝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整軍經武”的智慧大部分都來自於小張背後的那個高人——郭松齡。
正是透過“整軍經武”,師徒倆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年輕軍官,並形成了在奉軍中頗有影響和實力的“講武系”。
這個門派掛的是小張的牌子,實際掌門人卻是已由郭老師轉變而來的郭將軍。
兒子有進步,老子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生子當如孫仲謀。自己再英雄一世也有盡頭,只有接班人長能耐了,自己以後睡覺才能睡得踏實安穩。
可惜郭將軍終究和自己的學生是兩種性格,吵架還不解恨,一路舉著憤青的大旗就和自己的老闆幹上了。
少了這個生命中的貴人兼導師,小張從此就難了。
以後不管遇到什麼難以搞定的困境(包括“九一八”),他都會喃喃自語:要是郭松齡在,就好了……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大帥府內對於張作霖的去世一直秘而不宣。
有時候一個人活著與否,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私事,而是關係無數人生死安危的公事。
人們從大帥府的公告中瞭解到,大帥只是在爆炸中受了點輕傷,現在安然無恙。不僅能吃能喝能聽小曲,隔三差五還要應小報的要求,在八卦新聞版登張生活照什麼的。
輕鬆和假象只能用於表面維持,大帥府的人其實早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們在等待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仍留在關內的張學良。
五雷轟頂,萬箭穿心,心如刀割,這些都能用來描述當時小張的心情。
但我覺得,在巨大的悲痛和震驚過後,留在小張腦海裡的,更多的恐怕還是一種茫然和無所適從。
畢竟事件太突然了,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不管怎樣,還是回去再說吧。
治安惡化到這個地步,不化裝是不行了。
想來想去,現在只有當兵的最安全,而當兵的裡面,又只有伙伕最不引人注意。所以小張乘著天色昏暗,剃了頭(只有長官才留長髮),帶上飯勺,扛著大鍋,在幾名得力衛士的保護下,混在東撤士兵中間,坐上悶罐車就回了奉天。
在那裡,他將接
《一寸河山一寸血》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