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火箭破象陣 (第1/2頁)
海之盡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戒日王的命令下,天竺軍隊的戰象部隊發動了聲勢駭人的叢集衝鋒,三千步開外的戰象就像一座座肉牆,更像一團團青黑色的烏雲,那聲勢說是驚天動地,都有人信,好多英軍士兵腿肚子都開始打顫了,但是好在英軍軍法無情,加上軍官控制得力,這才沒有失控,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自己王上(大可汗)的神秘部隊,那支火龍兵身上了,希望這支神秘之師能擊退天竺人的戰象,要不然等著他們的就是一場屠殺。
“預備,放!!!”等天竺人的戰象進入了火箭攻擊距離之後,英軍的火龍兵部隊的指揮官們,紛紛下達了指令,為了能保證火箭足夠的射擊精度,英軍火龍兵指揮官們特地選擇了一千米到一千三百米這個最佳的射擊距離,雖然他們的一聲令下,整整五百枚火箭,就拖著長長的火焰,飛了出去,它們在飛行了一千多米之後,開下落入了下面的天竺戰象叢集之中。
戰象使用起來,的確威力無比,可它們有個毛病,那就是大象們最怕火光,尤其是這種從天而降的火箭,當火箭落地的一瞬間,作為彈頭的榴彈轟然炸響,一團團的黑色蘑菇雲就在天竺的戰象叢集裡升騰起來……
英軍的火箭在戰象叢集的中部爆炸,這下子讓戰象們驚恐無比,一個個發了瘋似的後退,根不敢再向前衝,那些駕馭戰象的象們奴雖然拼命呵斥,可惜象群不但不聽,反而一個個開始發狂,象眼通紅的在戒日王的軍隊中亂踩亂撞,戰象叢集的衝鋒陣型一下子全都亂了。
李路使用的這種火箭,並不是很多穿越小說裡,豬腳們最愛的那種一窩蜂之類的火箭,李路折騰出來的這種火箭的原型,那也是大大的有名,它就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中前期有名的康格里夫火箭,當然了這個康格里夫火箭的老祖宗也是來自咱們華夏,但它的直系藍本卻是來自李路要征服的這個次大陸,沒錯,康格里夫火箭的藍本是天竺次大陸上的邁索爾人制造的。
在原本歷史上,公元13世紀華夏火藥和火箭技術經德里蘇丹國傳入印度,印度人對中國火藥和火箭技術進行了改良。與中國和歐洲火箭不同的是,印度火箭的發射藥不是裝在紙糊的管子裡,而是裝鐵管之中,重量由6-12磅不等,放在30厘米長、直徑7.5厘米的竹筒中發射,射程達900米以上。雖然命中率不高,但集中使用和較高的射速能夠彌補精確度的不足,尤其適合對付目標比較大的固定物體和敵人,比如船、房屋、步兵方陣、騎兵縱隊等。在英國征服邁索爾王國的戰爭中,邁索爾人屢次使用火箭武器給予英國人不小的殺傷。戰爭結束後,英國受印度火箭的刺激,以印度火箭為藍本研製出了技高一籌的康格里夫火箭,其他歐洲各國也不甘落人後,爭相發展出自己的火箭聯隊。
康格里夫火箭是一款效能優異的火箭,比傳統火炮有射速更快、移動更快、射程更遠、射擊平臺適應性更強的優點,在新式火炮如阿姆斯特朗炮出現前,它一直在世界上各個有歐洲人出沒的角落大出風頭,康格里夫稱它為“無炮身的炮魂“。康格里夫火箭每分鐘可以射出6發炮彈,射程達0.8-3.2千米,令同時期其他中小型前膛加農炮相形見絀。
李路之所以選擇這種康格里夫火箭而不選擇什麼火籠箭、九龍箭、一窩蜂等集束火箭還有竄天猴之類的單發火箭,那是因為這些火箭相比康格里夫火箭是既原始又落後,那康格里夫火箭並不複雜,而且康格里夫火箭在歷史上也和這些中式傳統火箭PK過,結果怎麼樣?使用傳統火箭的清軍輸的連褲子都沒了。
這不是作者菌在胡說,在真實歷史上的一鴉戰爭中,清軍和英軍(這裡的英軍指的是真實的英軍)都在不同程度運用了各自的火箭武器。康格里夫火箭炮一如既往地大放異彩,被清朝人視作”毀城屠村滅舟”的恐怖存在。在虎門,大角和沙角兩座被關天培寄予厚望的炮臺在英軍登陸進攻前,就被康格里夫火箭炮燒成廢墟。在鎮海,不少八旗子弟被來自的地獄烈火吞沒。在八里橋,驕傲的蒙古馬隊在火箭炮的打擊下魂飛魄散,自相潰逃者眾多。沒於康格里夫火箭炮發射的縱火彈的清朝舟船難以計數。
而清軍使用的就是上面說什麼一窩蜂之類的傳統火箭,英軍對中式火箭持輕蔑態度,即不躲避不害怕,哪怕中式火箭僥倖直面飛來,英國人神態仍保持自若。沒有任何記錄說明鴉片戰爭有任何英國人、印度人、法國人被中式火箭擊殺或擊傷,中式火箭最大的戰果就是就是在某次海戰中的把某條不走運的英國軍艦燒出一個洞,但這艘英國軍艦沒有沉沒更沒有人員傷亡,甚至不影響它的繼續航行。
《重生大唐做可汗》 第153章 火箭破象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