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章 一頭霧水 (第1/3頁)

吳仲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飛賊除了光顧了潘家,還光顧了楊家跟韓家。相比起已經沒落的潘家,楊家的情況要相對好一點,至少家裡還有一個節度使楊溫在撐著楊家的臉面。不過為了楊溫這個節度使,楊家也已經使盡了楊家這些年在朝中所剩的最後一點人情,楊家能不能重現昔日的輝煌,夠嗆!

楊家最輝煌的時候當屬宋太宗趙光義那會,楊家就是評書裡的那個楊家將,不過評書跟歷史終歸是不同的,楊令公戰死沙場不假,但卻並非是被潘美,即評書裡的潘仁美蓄意陷害,將軍難免陣上亡,評書裡之所以會將潘美作為反派,那是因為楊家將這個故事裡需要一個大反派。而潘美恰好就是楊令公戰死的那場戰役的主帥,所以這個鍋不管潘美本人樂不樂意,都得他背。

將門想要門庭顯赫,唯有立戰功,而這打仗卻不是將門想打就打,要看大宋皇帝的態度。宋太祖趙匡胤一心想要收復燕雲之地,奪回漢人的北方屏障,怎奈時運不濟,他死了,而且他的死還成了史上有名的燭影斧聲。繼位的趙光義雖然得位的過程遭人詬病,但成為皇帝以後趙光義與兄長趙匡胤一樣也想要收復燕雲,確保中原大地的安全。

為了達到收復燕雲的目的,有著雄心壯志的趙光義自然是重用朝中武將,其中潘、楊兩家為最。雖然同時期還有折、種等等將門人才輩出,只是那些駐守邊關的將門在趙光義的眼裡卻不敢盡信。

大宋之初實力雄厚,可當時的大遼也不是吃素的,大宋兵卒雖強,但卻多為步卒,往往只能看著遼國鐵騎絕塵而去,而在接連遭受了幾次北伐的失敗以後,趙光義的膽子似乎也被遼人給打滅了。雖然沒有慘到要送女人去北地和親,但每年的“保護費”沒有少給。

趙光義之後的大宋皇帝有幾個還算有志向,想著透過變法富國強兵。只是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那幫把持朝堂的文官,外鬥外行,內鬥內行,對付自己人下手猛如虎,被軍中稱為戰神的狄青沒有戰死在沙場,反倒被一幫所謂的自己人給擠兌的最後驚懼而亡。而等到對付外人的時候,這幫文官又慫成草雞了,就想著花錢消災,買個平安。

張寶瞧不起北宋的文人,雖然後世多說宋代是讀書人的天堂,可對張寶來說,一個連祖宗舊地都收不回來,還『舔』著臉大聲叫喚這是個盛世的人除了說他不要臉,也沒什麼別的可說的了。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尤其是掌握了話語權的流氓,尤為可怕。流氓傷害的是人的肉體,而有文化的流氓則在閹割人的血『性』。

張寶不想跟宋代的文人打交道,尤其是徽宗時期的文官,蔡京、童貫、楊戩、高俅等等大小『奸』臣圍攏在宋徽宗身邊,哄得宋徽宗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宋徽宗剛登基的時候還算勤政,可眼下已經過去八年多了,剛當皇帝的新鮮感估計已經不剩什麼,而宋徽宗之所以此時還沒有暴『露』本『性』,只是因為朝堂上支援自己的人聲音太小,像蔡京、高俅、童貫這三個外廷三人組現在還沒在朝廷中佔據主要位置,原因就是三人沒有立下什麼功勳,難以服眾,但隨著朝廷與西夏的戰事告一段落,這三人回到朝中也必會受到重用。

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徽宗怎麼會不想要身邊多幾個“自己人”,對於那些一天到晚要求自己勤政愛民的官,還是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熟知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會發生些什麼的張寶不打算往朝堂上摻和,等到金兵南下,大難臨頭各自飛,做了官反倒不好跑路,倒不如趁著還有時間多賺點錢,到時跑路也不至於被凍著餓著。

幫開封府查案也是無奈之舉,和氣生財,張寶既然打算做買賣,那就力求少得罪人。開封府尹在汴梁城的權貴眼中不算什麼,可要是張寶得罪了那位劉大人,那劉大人想要給張寶穿穿小鞋那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民不與官鬥。別叫後世的電視劇給騙了,別以為告御狀是什麼輕鬆的事情。這是以下犯上,到了官府別的先不問,先打你四十板子,打完之後才問你還告不告,你要不告,那四十板白捱了,可你要是堅持告,那還有滾釘板等著你,只有等你滾過了釘板,沒死,官府才會把你的狀子上報朝廷。然後朝廷才會走程式,受理你的狀子。

張寶想要開買賣賺錢,像劉大人這種汴梁城中的地頭蛇,他惹不起。但同時風險與回報往往是成正比的,若是能夠得到劉大人的關照,張寶以後在汴梁城裡的買賣就不用擔心會遭到地痞無賴的『騷』擾。權貴子弟那是另說,張寶還需要繼續想別的辦法,但光是避免地痞無賴『騷』擾這一個好處,就足以讓張寶選擇幫劉大人這個忙。

《重生大宋做權臣》 第八章 一頭霧水(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