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4部分 (第1/4頁)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始皇肯定了李斯的意見,說:“天下之所以苦鬥不休,是因為有王侯分封,現在天下初定,又復立國,不是自己找亂子嗎?”

不料,統一了八年後,也就是秦始皇三十四年,郡縣制好還是分封制好,這個問題又成了輿論焦點。

這就牽出了一個與“秦始皇”這個名字緊緊相連的成語——“焚書坑儒”。

據記載,這一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宴,召集博士70人前來祝賀。秦在滅六國過程中,有意蒐羅了各國的博士70人和諸生2000人,由公家養著。豢養他們,主要是讓他們歌功頌德,以今日眼光觀之,這也沒什麼大錯。

問題在於,這些博士是喝著六國的文化乳汁長大的,這裡面就有一個習慣的問題。祝酒這天,僕射(官職名)周青臣先站出來唱主旋律,他說:“以前秦地不過千里,全賴陛下神明,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耀之地,莫不臣服。廢諸侯、置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以來的帝王,都不及陛下的盛德呀!”

周青臣說得不完全錯。可惜秦帝國的國祚太短,後又被漢朝有意妖魔化了,否則它留給後人的大概不會是個“暴秦”形象,如果歷史也給它兩三百年的時間來糾錯,它就很可能是個光輝無比的形象。

但拍馬屁總有點討人嫌,原為齊人的博士淳于越聽不下去了,站起來反對:“我聽說殷周的國運都長達千年,分封子弟與功臣,為中央的輔佐。現在陛下佔有海內,子弟卻是平民,一旦有篡位的野心家,您沒有輔佐,如何相救?做事不效仿古制而能長久的,我沒聽說過。現在,周青臣又當面吹捧,以加重陛下之過,他這可不是忠臣啊!”

秦始皇被潑了一頭冷水,倒也沒怒,他把這問題交給群臣去討論。

主張郡縣制是李斯堅持的,李斯當然要起來辯護,他滔滔不絕,說了一大篇反覆闢宣言。

李斯本人雖然也是學者出身,但已蛻變為掌權的政治家,對原先的同類很鄙視,斥之為“愚儒”。他高屋建瓴,不屑於跟儒生們糾纏,只是一句話,就將淳于越等人的意見反駁了回去。

他說:“五帝的統治術不相重複,三代的統治術不相沿襲,各個都能達到大治。這不是後來者故意要相反,而是時勢發生了變化。今天陛下創始大業,建立萬世之功,其訣竅不是愚儒所能知道的。而且說到三代那麼遠的事,怎麼能去效法呢?”

他的駁斥,就到此為止,而後突然引申出了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六國舊時周遊天下的知識分子,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一說起這個話題,李斯的語氣就很嚴厲,千年之下也能感受到他的那股殺氣。他說:“過去諸侯並爭,所以厚待遊學之士。現在天下已定,法令統一,百姓忙著務農做工,士子都學習法令以避免犯法,而諸生卻薄今厚古,非議當世,迷惑黔首。”

接著他提出一個震鑠古今的建議:“今皇帝已兼併天下,區別黑白而定於一尊,但民間的私學還在非法教學。上面一有法令下來,他們就用自己所學的那點東西來非議,不僅在家裡嘀咕,還到外面去街談巷議,成群結隊地造謠誹謗。這要是不禁止的話,則朝廷權威下降,在野派將結成死黨。我建議,今後凡《秦記》以外的史書,全部燒燬。如不是博士官,天下其他人不得藏有《詩》《書》和諸子百家著作,應命令地方官把它們全部燒掉。有敢偶語《詩》《書》的,殺頭示眾;敢以古非今的,誅殺三族;官吏知情不舉的,同罪;法令下達三十日官吏不燒的,臉上刻字,罰做苦役。能留下的書籍,只有醫藥、占卜、種樹之書。若有想學法令的,以吏為師。”

李斯這番話,真是駭人聽聞,與呂不韋的海納百川截然相反。他這是極端功利的法家手段,為了尊重權威,連一般的意識形態、一般的文化教育都要取消了。

第二十七章千古一個“秦始皇”(5)

令人費解的是,現在治秦史的專家,多有認為這是有道理的,說是為了結束百家爭鳴,統一法令與思想。還有人舉例說,六國就曾幹過清理圖書的事。

可是李斯所建議的“焚書”,那可不是清理掉一點禁書,而是要把文化類圖書全銷燬。要看書,就看技術書;要學習,就跟官吏學法律條文。

這種極端做法,造成統治者與知識分子的關係極度緊張。知識分子當然不滿,就不會給政權賣命,還要到處製造不利輿論,使政權的合法性大打折扣。

秦始皇想不到這些,對李斯言聽計從,於是一道《焚書令》發到全國,民間所有的文化典籍統

《大秦究竟多彪悍》 第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