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章 迎親 (第1/2頁)

大聖東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故事要從大別山一個叫燕窩衝的窮山村說起。要是從頭說起,那要追溯到八十年代初,那時村子裡還住著七八戶人家,說是村,其實也就一個小型生產隊的規模。住的都是農戶,有一家代銷店,也是這幾戶人家購買一些鹽巴,白糖,煤油,菸酒的地方。順帶做“加工廠”,也就是有一臺稻穀脫殼機,一臺小麥,玉米磨面機。一開始磨面整個村莊都能聽到那“噠噠噠……”噪音。就這機器還三天兩頭壞掉,村子裡又經常斷電,所以要加工讓稻穀或小麥什麼的都要先送過去等。等待加工糧食的時間裡也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時間。

對於這樣閉塞又苗小的小山村,誰家有個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拿出來分享一下。哪家的雞開始抱(孵)小雞了。誰家的牛吃壞肚子了……都是當新聞傳播的。

這天傍晚,小賣部前又聚集了四五個等待加工糧食的村民。今天倒是沒有嘻嘻哈哈的聲音。大家都壓低了聲音,說著一樁詭異的事情。幾個膽小的時不時看看山林,他們在期盼著早點來電,這樣加工好稻米就能早點回家。天就要黑了,只有回到家裡,將大門緊緊關上才能有那麼一點安全感。即使有些東西大門是擋不住的,可家總是能在心裡上給人安全。

他們具體在聊什麼呢?說起來也有一年多時間了。

小村莊七八戶人家,大部分姓徐,只有一戶姓黃。故事不是要說黃姓一家,主人公卻是出生在徐家。

一年前村裡舉辦了一場婚禮,一位外村姑娘要嫁過來,姑娘要嫁的是村裡唯一的文化人,小學教師徐文初。徐文初當過兵,再一次訓練時腿部受了傷,於是退伍回家,在這間小學堂當教師。

說是學校其實就是三間瓦房。一間廚房,一間臥室,一間教室。總共四個學生,還屬於不同年級,徐文初也是唯一的教師。對徐文初來說還是蠻累的。不過不管怎麼說一個月十幾元的教師補貼還是蠻誘惑人的。所以徐文初還是堅持下來了。抽空還要種地乾點農活。

徐文初的勤勞和好脾氣也迎來了村裡人的尊重,所以幫忙找了很多關係才給他說了這門親事。

何秀梅,黃水河鎮的,離燕窩衝村所在的大壩鎮有七十多里地。所以結婚的時候可把迎親隊伍累壞了。這個時候嫁人都要賠嫁妝的,又沒車子,全部要靠人工抬回來。各位想想,七十里彎曲陡峭的山路。抬著衣櫃,五斗櫥這些實木傢俱,得多麼吃力?

窮人家娶媳婦是沒有車驕的,所以新娘子也只能跟著迎親隊伍一起走。穿著大紅棉襖的何秀梅今天倒顯得格外嫵媚,鼻樑上已經滿是汗珠,嬌喘噓噓。又提著一個火籃,讓她更加的熱了,走出一身汗。

“二嬸,我能脫件衣服嗎?熱死了!”何秀梅問迎親的女眷。

“唉唉……不行,不行,新娘子路上千萬不能脫衣服。容易惹事……這樣吧,抬嫁妝的人也累了,過了這老鴰嶺咱就休息。多歇一會兒。”被喚作二嬸的本家女眷安排著。

“二嬸,為什麼不在這休息啊?這裡一截平整,還有條小溪可以解解渴。”何秀梅問。

“唉……別問了!我們加快腳程三四里地就過了!”二嬸打了個手勢,示意回頭再說。

何秀梅雖然滿臉疑惑,不過也就沒有多問,畢竟今天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再苦再累也就這一次,怎麼也得咬牙挺過去。

就在眾人沒走出一里地的時候還是出現了狀況。抬傢俱五斗櫥的竹竿斷掉了。迎親隊伍不得不停下腳步。

二嬸皺著眉頭去找主婚人商量解決辦法,其實也沒什麼好商量的,山上多樹,隨便砍一根就行,可惜沒刀具啊。誰家迎親還帶個柴刀?只能找個腳程快的去前面找人家借柴刀了。

主婚人給一個年輕小夥拿了一個小紅包,又抓了一把糖果給他帶上,免得人家故意刁難。

何秀梅倒是大喘了一口氣,也不管什麼禮儀形象了,丟下手中的火籃找了塊石頭一屁股坐下。

二嬸瞅了瞅也沒說什麼。只是撿起火籃走了過來,也坐到新娘子旁邊。

說起火籃可能很多城裡人沒見過。那是一種用竹子編的小提籃。內部被包裹著一個小陶瓷盆,瓷盆中燒炭火,用碳灰覆蓋,一盆木炭能燒上一整天。新娘子的火籃被漆成大紅色,炭火到婆家之前不能熄滅。有薪火相傳的寓意,也傳說有辟邪的作用。不管真假,反正有備無患。

“二嬸,我想上茅房……”何秀梅有點不好意思的低聲道。

“還能忍會嗎?”二嬸問。

“早就想了……實在……”何秀梅扭捏著。

《陰陽鬼師都市行》 第1章 迎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