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廬江第一世家 (第1/2頁)
天魚一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耀把他和張夫人的事情說了一遍,再看三人時,發現大家看他的眼神就跟看死人差不多。
這也難怪啊,三人雖然知道事出有因,但都覺得事情確實非常嚴重。不管父母犯什麼錯,對父母拔刀相向,打死都沒人同情。
袁耀感覺周瑜有些為難,說道:“公瑾,如果你不能收留,耀這就告辭。”
“離開這裡,你又要去哪?”馮冪畢竟是女孩,見袁耀又長得柔弱,不禁同情心氾濫。
“我也不知道去哪裡了,九江以南,除了公瑾,我也再無熟人。”袁耀假意抹了一把眼淚,傷感說道,“若是走到長江邊上,走投無路,我便跳江而死,算是贖罪吧。”
袁耀這番表演,把馮冪說得差點掉了眼淚,她望著周瑜道:“公瑾……”
“袁公子,這可讓公瑾為難了。”蔣幹怕周瑜不便說話,便替他說道,“你若是正常訪友,公瑾歷來好客,留你住下十年八年都不是問題,可是你這畏罪潛逃的,萬一左將軍兵馬找到這裡,可要害苦了公瑾。”
“耀明白,耀這就告辭。”袁耀說著就要起身告辭。
“慢著!”周瑜忙伸手拉住袁耀,“袁公子,你先坐下來,我們再想辦法。”
袁耀剛才只是故意激他,想來周瑜不至於見死不救,聽了周瑜的話,又重新跪坐到位子上。
然而周瑜確實有些為難,倒不是懼怕袁術追兵,真的追到這裡,最多也不過把袁耀抓走,總不至於收留袁耀也要砍頭。何況廬江周氏的名望,袁術也不能不給點面子,除非他與董卓一般殘暴。
周瑜之所以有些為難,主要是不喜歡袁氏子弟。
當初周瑜在京城與其他袁氏子弟打交道不少,袁氏子弟因為出身天下第一世家而養成的傲慢和霸道作風,是很令人討厭的。萬一袁耀也是這副德行,誰願養一尊神在這裡自找難受。
可是如今袁耀窮途來投,周瑜又怎好拒之門外。
“袁公子,非瑜不肯收留,只是在想,左將軍必然很快派人追蹤到這裡,我把公子藏在什麼地方才安全。要不,我連夜送你進山一避?”
周瑜想到自己在大別山中有一處田產和幾間茅舍,乾脆把他打發到那裡住一段時間,既收留了他,又不必天天跟他混在一起。
袁耀不知周瑜所慮,只當周瑜真的怕被追兵發現,笑道:“公瑾不必擔心,我已設計擺脫追兵,他們不知道我往南逃到廬江,一定到汝南去找我。”
“哦?”三人齊問,“袁公子如何設計?”
袁耀於是把自己公開北渡淮水之後,又喬裝打扮,分散人馬,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向南逃到廬江的事情說了一遍。
周瑜見袁耀儘管年輕,倒也有些聰明,而且這番交流,也暫時沒有發現他有袁氏子弟那種習氣,覺得可以交往看看,便笑道:“好一齣聲東擊西的妙計!好吧,那就安心住在這裡吧。”
周氏是廬江第一世家,累世高官。周瑜從祖父周景曾任太尉,從父周忠去年李傕掌權後也曾任太尉,錄尚書事,後因災異免,如今任衛尉。周氏雖不到四世三公,但也是兩世三公。
周瑜從父周術如今任豫章太守,伯父周尚今任宛陵令,若按歷史發展明年也將出任丹陽太守。周瑜父親周異若非五年前死於雒陽令任上,如今只怕也已官居二千石。
當年在雒陽打群架時,周瑜的父親任雒陽令,不久病逝,周瑜與母、兄及眾堂兄弟從兄弟送父親回鄉安葬,此後一直生活在故鄉。
史稱周氏兄弟“好賓客,雄江淮間,出入從車常百餘乘”,生活極其奢豪,但也為此付出慘重代價。董卓進京亂政時,周瑜從父周忠擔任大司農,周瑜從兄弟周暉等人擔心父親安危,便返京伺候父親。董卓見周氏兄弟車騎百乘,從員數百,非常忌憚,派兵攻殺周暉兄弟。
四年前,周瑜母親病逝,去年兄長周瑛又到舒城廬江郡府擔任郡吏,其他叔父堂兄或在外為官,或居住舒城,周瑜便成了周氏故居周邑的主人。
十年前孫堅參與討伐黃巾時,把家屬留在壽春。三年多前,周瑜從基友蔣幹那裡得知壽春有個少年名叫孫策,名氣很大,便到壽春拜訪。兩人一見如故,周瑜把孫策一家請到周邑居住。兩年多前,孫堅攻黃祖戰死,孫策去安葬父親,才帶家人離開周邑。
袁耀來找周瑜,自然不是避難那麼簡單,而是要趁孫策尚未出山,先把周瑜搶到手裡。
此外,袁耀離開了壽春,想要另找地方發展礦業,最好的環境,恐怕就在長江邊上了,淮河以北如今
《三國礦業大王》 第12章 廬江第一世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