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銅官謝奇 (第1/2頁)
天魚一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約半刻鐘時間,城門“吱吱”開啟,一名中年官員帶著幾名隨從走了出來,此人便是銅官謝奇。
袁耀見他頭戴二梁進賢冠(二梁表示秩比六百石以上),身系青赤黑三彩黑綬帶(表示品秩六百石到千石),估計此人應該是個秩六百石官員。
那些農民不知道陸尚是誰,但是這位正廳級幹部肯定知道陸尚就是長江對岸忠義將軍、廬江太守陸康的孫子,所以出來迎接。
陸尚只是比三百石官員,上前行謁見禮道:“五官郎中陸尚拜見銅官長。”
謝奇回禮道:“陸郎中不必多禮。忠義將軍身體可好?”
“將軍身體無恙,多謝銅官長掛念。”陸尚接著引見眾人,“銅官長,尚帶來幾位朋友,這位是舒縣周瑜,這位是周瑜表弟舒縣袁光,這位是成德劉曄,這位是壽春蔣幹,這位是蔣幹表妹偃師馮小姐。”
袁耀身份敏感,除了這些信得過的同伴外都不暴露身份。對於謝奇,即使信得過也不敢暴露,因為如今丹陽太守周昕是曹操的盟友,他即使不把袁耀身份告訴周昕,只怕也不敢留袁耀在這裡開礦。所以袁耀請周瑛幫忙在舒縣弄了一個假身份,方便到處行走。
謝奇是廬江尋陽人,雖不認得周瑜、劉曄等人,但是肯定知道舒縣周氏、成德劉氏、壽春蔣氏這些豪族,這些人能跟陸尚結交,肯定也是這些豪族的青年才俊。
一一禮畢,謝奇帶眾人走進城邑,邊走邊聊,向眾人介紹銅官山銅業狀況。
銅官邑內居民主要是銅礦工人和他們的家屬,在鼎盛時期,這裡年產銅可達四五十萬斤(約100-125噸),一千多名銅礦工人連同家屬也有近萬人口。
董卓之亂後,銅官與朝廷失去聯絡,鍊銅坊也就停止運營,謝奇也斷了薪俸。銅礦工人有的回鄉,有的留在銅官邑務農,如今城中只剩四五千人。只有有人來買銅,謝奇才會組織人採礦冶煉;如果有誰私人冶煉,就向他們收點稅錢。
去年謝奇派銅官丞到長安與朝廷聯絡,但是一年多來杳無音信,也不知道他到了長安還是半路出了事故,謝奇只得堅守銅官邑,帶領工人耕種自給,希望等到天下太平之日,再回京向朝廷述職。
歷史上,謝奇沒能等到太平之日。後來丹陽郡持續戰亂,他也只好回到家鄉廬江尋陽縣避亂。《三國志·呂蒙傳》記載,赤壁之戰後,曹操任謝奇為蘄春典農校尉,讓他在皖縣屯田。謝奇與呂蒙多次交鋒,部曲孫子才、宋豪叛歸呂蒙,謝奇只得退回尋陽、蘄春一帶山中。
見到陸尚帶這麼多人來,謝奇以為大家要來買銅,介紹完了銅官山情況,謝奇問道:“陸郎中光臨銅官邑,是打算買銅嗎?”
陸尚看了看袁耀,袁耀道:“我們不是來買銅的,而是來勘探銅礦,打算將來在這裡鍊銅。”
“袁公子打算在這裡鍊銅?”謝奇有些奇怪,問道,“為什麼不直接跟我們買?”
“你們產量太少。”
“哈哈哈哈……”謝奇大笑,以為袁耀只是童言無忌,向他誇耀道,“銅官邑是天下唯一銅官治所,天下七成以上銅器產自銅官邑,產量還不夠大嗎?奇任銅官十有二年,自認天下也沒有誰比奇更會鍊銅了。”
袁耀道:“我們將來需要產銅不是三十萬斤五十萬斤,而是一千萬斤兩千萬斤甚至更多,銅官邑能生產出來嗎?”
眾人聽慣了袁耀的大話,聽到這話也不覺得怎樣,一股水過鴨背不留痕的感覺。
謝奇聽了可不得了,嚇一大跳,問道:“袁公子要生產那麼多銅幹什麼?如今戰亂時節,銅器買賣受到干擾,銅錢更是貶值,鑄錢只會大虧。如今天下兵亂,最值錢的莫過鐵礦。”
袁耀道:“銅官長說得沒錯,銅礦只是勘探,留將來開發,目前當務之急自然是開採鐵礦。”
“可惜銅官山沒有鐵礦。”謝奇搖搖頭道,“袁公子只怕要失望了。”
“未必。”袁耀道,“銅官山亦有鐵礦。”
謝奇見袁耀大言不慚,心想他是個十幾歲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罷了,也就不再理他。但謝奇見到隨從們很多人帶著挖掘工具,問陸尚道:“陸郎中難道真是來開礦的?”
“是的。”陸尚答道,“袁公子善於探礦,因此帶領眾人來此勘探,謝銅官不妨讓他一試。”
謝奇道:“銅官山周圍探礦、採礦已有千年以上,千年來也僅探得礦脈數十處,想要找到新的礦脈,只怕不易。順帝以來,人口日增,銅礦需求量大,然礦井深暗,產量很難提高。朝廷曾令銅官
《三國礦業大王》 第23章 銅官謝奇(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