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重立中樞 (第1/2頁)
唐曉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彥宗出列道:“時值國朝養吏五十萬之眾,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有八九,一是造成國朝俸祿浪費,二是冗官至朝廷政令不出京畿,官員勢力盤根錯節,黨爭四起,敗壞超綱,請陛下下令按照朝廷實際所需裁汰冗官!”
徐處仁道:“陛下,臣亦贊同減少官員人數,只是若直接粗暴裁汰,讓這些人告老還鄉,怕是要引起民間動盪。”
徐處仁知道皇帝這裁汰官員的想法誰都阻止不了了,他也不敢阻止,但是他覺得一定不能直接讓那些人滾蛋,不然那些人回到自己老家,必然對朝廷有非議,到時候引起民間的動盪,他這個東府大佬又頭疼了。
“哦,徐卿有何高見?”
“起奏陛下,翰林院的全國學校建立在即,正需要人才,可以將冗官調到學校做先生。”
趙桓看著其他人道:“其他人呢?覺得如何?”
何?道:“陛下,臣以為徐相公之言可行。”
劉彥宗道:“陛下,臣以為,當先降其俸祿,再編其位。”
“俸祿如何降?”
劉彥宗道:“這便要問石學士了,學校之事皆是由他掌管。”
石洵連忙出列道:“陛下,按照學校先生等級,小學月俸祿十貫,中學月俸祿二十貫,大學先生月俸祿三十貫。”
趙桓道:“周朝,你覺得呢?”
“陛下,臣以為可行。”周朝心中連忙叫好,作為管錢的部門,是有任務在身的,能節流,他自然樂於看見。
趙桓思忖片刻,覺得去做教書先生也不是不行,雖說現在朝廷興百家之學,但也不是完全就唾棄了儒學,至少春秋儒學是有的。
石洵道:“陛下,學校數量畢竟有限,臣恐學校無法容納如此多先生。”
徐處仁連忙道:“陛下,冗官中,也不全是文官。”
趙桓皺起了眉頭:“若是多出的官員如何處置?”
這下徐處仁還真是犯難了,其他人一時間也不說話。
劉彥宗開口道:“陛下,臣以為,經歷了戰亂,中原地區的官員數量已經下降,具體數額可由吏部再行統計,剩餘的冗官,有兩條選擇,一是調配學校,二是調配商行、銀行、大宋邸報、東京快報、商虞司,另朝廷正籌備大規模開海,康王亦需要人才。”
周朝一聽劉彥宗的意思,便站出來反對了:“按照劉御司的說法,這冗官等於沒有裁汰。”
管錢的財政大佬自然是希望朝廷少發薪水了,他的任務也會輕很多,所以他是堅決贊同皇帝大規模裁員的。
劉彥宗道:“非也,陛下之意並非覺得官員太多,而是覺得官員尸位素餐者十有八九,如今我大宋在聖天子的光輝下,日漸強盛,國朝廣開工事,皆需人才,只要官員各司其職,朝廷又何必裁減官員?”
眾人被劉彥宗這廝給繞暈了,說裁汰官員的是你,現在又說不裁,你他孃的是故意在這裡給大家出難題是吧!你個劉賤人!沒事你去東京城的窯子裡多逛逛得了,腦子裡整天琢磨著琢磨那的,真他孃的欠幹啊!
趙桓問道:“依劉卿所見,該如何整改尸位素餐者十有八九的現象?”
“陛下,自國朝開國以來,沿襲前唐之制,三省六部具在,然另設二府三司三衙,致使權責不清,官僚臃腫,臣斗膽進言,請陛下重立權柄,肅清渾濁!”
劉彥宗此言一出,兩府大佬皆是一怔。
劉彥宗這是要皇帝將朝廷司職回爐重造啊,這直接牽扯到在場的諸位相公了!
徐處仁連忙站出來道:“陛下,萬萬不可,此新政推行在即,兩府若動,必然動一發而牽全身,朝廷混亂,國無寧日!”
唐恪也道:“陛下,徐相公所言極是,臣附議!”
趙桓看了一眼其他人,何?也表示贊同,李綱也道:“陛下,新政在即,不易操之過急。”
御史臺和翰林院則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即不贊同也不反對。
趙桓道:“秦檜,你覺得呢?”
秦檜心中嘆了口氣,這真是棘手的問題,一邊是兩府的重臣,一邊是皇帝跟前如日中天的大紅人,他兩邊都得罪不起。
秦檜道:“陛下,臣以為劉御司所言極是,我朝沿前唐之制,三省六部具在,然三省多空有其位,不賦其職。”
趙桓道:“若恢復三省六部,卿以為如何?”
秦檜道:“臣以為三省六部制有弊端,當廢除。”
趙桓心中一動,他早想調整中樞權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132章 重立中樞(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