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觀世音蒙塵多年 老尼姑語含禪機 (第1/2頁)
齊雲久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子蒙走到觀音大殿前的臺階下面的時候,會平師太迎了上來。
趙子蒙躬身望著會平師太道:“師太,多有攪擾。”
會平師傅稽首道:“趙隊長不必客氣,貧尼已經知道事情的原委了,趙隊長自行其事就是了,有何吩咐,貧尼一定盡力。”
“我們對貴寺驚擾頗多,得空了,我們一定敦促有關方面,儘快進行修繕,恢復原貌,師傅們的生活也應該改善一下了。”
“阿彌陀佛。”
趙子蒙一行走進觀音大殿。
大殿中一片破敗景象,所有帳幔和菩薩的行頭上都落滿了灰塵,掛滿了蛛絲。面對大門,觀音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在觀音殿,只有觀音菩薩修復過,所以,看上去非常完整,色彩也比較鮮豔。
令狐雲飛、項代沫和馬建平特別留意了一下觀音菩薩的後背,後背上果然有修補的痕跡,不細看還真不知道,連線處有些突兀,有些地方既不平整,顏色也不均勻。
觀音的身上穿著一件很大的五彩披風。
環顧大殿四周,零零落落地站著——或者坐著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形態各異的菩薩,這些菩薩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每尊菩薩身上的彩繪已經褪色很多。牆角處和佛龕的下面,零亂地擺放著一些斷胳膊缺腿的泥胎。它們在寂寞之中等待著重獲新生。
趙子蒙將會平師傅請進大殿,觀音菩薩的塑像必須放倒,因為觀音菩薩的高度大概在兩米五左右,這是除去蓮花座和腦袋的高度,但放倒觀音菩薩必須徵得會平師傅的同意。
如果將觀音菩薩放倒,勢必會有所損壞,對觀音菩薩多少也有些不恭。
“佛有兩尊,一尊是看得見的,一尊在人的心裡,看得見的便是立在這大殿裡面的菩薩,既然人的心裡也有一尊菩薩,就不在乎放倒在地;菩薩的眼睛裡面是容不得沙子的,她知道什麼是惡。什麼是善。你們該怎麼做就這麼做。不必徵得貧尼的同意。好在修繕的經費眼看就要批下來了,這尊觀音菩薩歷經磨難,蒙塵多年,早該重造金身了。”會平師傅語含禪機。
在觀音菩薩的前面有一個供桌,供桌上除了幾個香爐以外,別無他物,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安放在一個五十公分高的平臺之上,平臺的面積大概在十五平方左右,只有把觀音菩薩放倒在平臺上,才能將寧雁南的屍體從觀音菩薩的肚子裡面弄出來。
觀音菩薩的背後是一個木雕的大佛龕,佛龕是固定在平臺和一堵單獨的牆上的,在觀音菩薩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三四米長的空擋,觀音菩薩只能側躺在平臺上。
在馬所長的指揮下,幾個工人將香案上的銅香爐搬到牆角處。
一個工人爬到香案上,爬到觀音菩薩的身上,解開觀音菩薩身上的披風。
四個工人將香案搬到平臺東邊。
一個工人將一根繩子扔到觀音菩薩的脖子上,並繞著觀音菩薩轉了兩圈,將繩子在觀音菩薩的脖子上繞了兩圈。
會平師傅說,觀音菩薩和蓮花座是連在一起的,大家都知道,廟堂裡面的所有菩薩都是泥塑的,所謂再造金身,那只是在文學作品和歷史故事中說說而已,如果真有一個金身菩薩端坐在大殿之上,那這座寺院還能安寧嗎?我們的老祖宗在創造菩薩的時候,和上帝創人的組合方式是不一樣的,既然菩薩是用泥巴塑造的,那就連同菩薩身上的附屬品一塊塑吧!
所以,必須連同蓮花座一塊放倒。
把一尊菩薩放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提到菩薩,筆者有些疑惑,想說道說道。筆者隨便說說,看客們姑妄聽聽。
老祖宗在創造菩薩的時候,為什麼不按照人的大小進行1:1的創造呢?
細想一下,還真有那麼一點深意,菩薩和人一樣的高度和身量,還能讓人產生敬畏的感覺和匍匐在地的衝動嗎?
菩薩就是佛,佛就是神,神應該和人不一樣,要想讓人們感受到菩薩的威嚴和神聖,自然要大之又大,高之再高,不高大不不足以居高臨下俯瞰芸芸眾生,不高不大就不能讓人感到佛祖的神通廣大和佛法的浩大無邊。
再細想一下,還是有點不明白,不管是什麼樣的佛,肯定都是人創造的,再大再高的佛,也大不過,高不過人,人為什麼要把佛造的比人大、比人高呢?
人類為什麼要創造這樣一個並不存在的角色來愚弄自己呢?“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人們都知道菩薩是泥巴造的,人們既然知道菩薩的來歷,為什麼還要五體投地、頂禮膜拜呢?
莫不是在
《觀火》 第五十九章 觀世音蒙塵多年 老尼姑語含禪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