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手機訪問 m。

………

¤╭⌒╮ ╭⌒╮歡迎光臨

╱◥██◣ ╭╭ ⌒

︱田︱田田| ╰……

╬╬╬╬╬╬╬╬╬╬╬╬╬╬╬版 權 歸 原 作 者

【納蘭曉】整理

附:【】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為了告別的聚會》是一篇發生在五天裡,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裡,就像在生活裡切下的一片面包。。。。。。

引子

秋天來了,在宜人的山谷裡樹葉變成了黃色、紅色和褐色。小小的礦泉療養鎮看上去象是被裹在火焰裡了。女人們在療養地的林蔭道上散步,她們不時停下來,俯在水花四濺的噴泉邊上。這是些沒有孩子的女人,她們來到這兒,希望能獲得生育力。

米蘭·昆德拉(1929~ )

捷克小說家,生於捷克布林諾市。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薰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曾在藝術領域裡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一

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罄。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出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8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昆德拉善於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他的作品表面輕鬆,實質沉重;表面隨意,實質精緻;表面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熱”。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出版了《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

米蘭·昆德拉出生於捷克,曾經當過工人、爵士樂手,後入布拉格電影學院任教授,同時進行文學創作。作為近二十年來西方最重要的作家,他帶給我們的是豐富的精神財富和思想啟迪。曾經是加入捷克共產黨的他在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毅然全身心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他以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思想深度創作了幾部相當優秀的哲理小說,為他作為當代最重要的作家地位奠定了基礎。

昆德拉說:“在極權主義裡,沒有左右之分的”。這是一則不妙而絕妙的常識。

大家可以基於此則常識而更作讜論,無奈S形的繞轉依舊不如窮盡,昆德拉這樣一句話,就顯昨如雷灌耳了。以“無限悲觀的幽默”來對待,那是昆德拉私人的選擇。所幸者“布拉格精神”非昆德拉之獨具,亦非布拉格之特產,任何時代的任何地域,都有少數被逼成的強者,不得不以思索和判斷來營構生活,當一代文學終於周納為後世的歷史信識,遲是遲了,鐘聲不斷,文學家免不了要擔當文字以外的見證,如果災難多得淹沒了文學 ,那末文學便是“沉鍾”。極權主義最大的伎倆,最叵沒而可測的居心是:製造無人堪作見證的歷史。上帝是坐觀者,也從不親自動手敲幾下鍾。文學家就此被逼而痛兼史學家,否則企待誰呢。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

《為了告別的聚會》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