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註釋】資:資材、資財。
善人與不善人皆是人。孟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不善人只是因貪慾矇蔽了本性之善而生過,老子認為其天生本性的淳樸仍然可復,而應該予以覺悟,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師,不善人既是善人可引以為戒的前車之鑑,又是善人可道化之材資。
【漫談】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並說:“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註釋】迷:迷惑,糊塗。資:借鑑,資材。
此乃孔子所謂有教無類之意。孔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君子隱惡揚善,使天下之人物,共包涵於化育之中。以善濟善,而天下之善揚,以善化惡,而天下之惡亦隱。
範應元說:〃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師固當貴,資固常愛。故善人之道,如陽和陶物,公而無私,薰然融怡,使人自得之也。一旦洞悟,則默契玄同之真,了無貴愛之跡,此自古至今,不傳之傳也,是道也。及其至也,雖智者亦有所不曉,此乃謂道之要妙也。〃
意譯
善於行事者,順應物性,遵循規律,無主觀妄為之跡;
善於言辭者,正心誠意,言事中節,無有疵漏偏差;
善於籌謀者,秉本執要,以一持萬,無須籌碼算具;
善於關閉者,澹泊寡欲,不設不施,無須栓梢卻不可開;
善於束結者,隱惡揚善,正己正人,以致於民心渾樸,無須繩索卻不可解。
因此,聖人總是輔萬物之自然,善於挽救人,所以無有被鄙棄之人;
總是能物盡其用,所以無被廢棄之物。這些作法可謂是承襲了大道之明智。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師,不善人是善人可道化之資。
不尊貴可效法之師,不愛惜可道化之資,雖自以為明智,其實是大糊塗。
這是精深奧妙的道理。
原七十九章 和大怨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註釋】和:和解,調和。大怨:深重的怨恨。安:哪裡。為:算是,算得上。善:好,妥當。
報答怨尤應當以〃道〃至誠不移之德,若以怨報怨,必成大怨。爾時雖和之,其傷不復,必然還有殘餘之怨,怎麼能算是妥善呢?不若無樹怨為好。
範應元說:〃為政以德,則民自無怨。苟不以德,而綏強多欲,取之不以度,使之不以時,則民怨。及至有禍亂大作,方且撫而綏和釋之,則亦必有餘怨矣,安可以為善?不若無樹怨之為善也。〃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註釋】執:執有。契:借據,借錢物者向借予者寫下的憑證。責:索取,要求償還。
司:掌管,掌有。徹:租稅。
古時,凡貸人者執左契,貸於人者執右契。貸人者可執左契以責貸於人者令其償還。有德者執左契而不逼索於人,無德者就象收稅人一樣嚴厲刻薄。不逼索於人則怨無由生,嚴厲刻薄貪得無厭則大怨至。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註釋】天道:指自然法則。無親:沒有親疏之別,沒有偏愛。
天道至公至平,它並不偏愛任何人。善人之所以得助,只是因他的行為符合道,雖然他的為善並非為求名,但名卻歸之,雖不為求利,然而利也歸之,這些都是因他自己所作所為而得到的必然結果。所以禍之至,乃是人自得之;福之來,也是人自為之。
意譯
《老子道德經(分類詮釋)》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