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處,還是在遠處。即使是偷偷地去捉它的小蟲,母蟲也一定知道那小蟲的下落。

用母蟲的血塗八十一枚銅錢,用小蟲的血塗八十一枚銅錢,每當購買東西的時候,或者先用塗了母蟲血的錢,或者先用塗了小蟲血的錢,花出去的錢都會再飛回來,這樣可以輪流使用而用不完。《淮南萬畢術》因為它能使錢返回,便把它叫做“青蚨”。

十五土蜂名叫蜾贏,現在的人稱為,屬於細腰蜂一類。它作為一種生物,只有雄性而沒有雌性,不交配不生育。它常常拿天牛的幼蟲或蝗的幼蟲來養育,這些幼蟲經過它的養育,就都變成了它自己的幼蟲。也有人把天牛幼蟲叫做“螟蛉”。《詩經》說:“螟蛉有了幼蟲,果蠃背它去撫養。”便是這種說法。

十六木頭蛀壞了就生出蟲子,這蟲子長出了翅膀就變成了蝴蝶。

十七刺蝟身上多刺,所以不讓它超越楊柳。

十八崑崙山上的大丘,是大地的頭。這是天帝設在下界的都城,所以它的外圍用深深的弱水來隔絕,又用火焰山包圍著。那火焰山上有鳥獸草木,都在火焰之中繁殖生長,所以那裡出產一種火浣布,它不是用這火焰山上的草木外皮纖維織成,就是用那山上的鳥獸之毛織成。漢朝的時候,西域曾經貢獻過這種布,但有很長一段時間絕跡了。所以到曹魏初年,人們疑心這種布是不存在的。魏文帝認為火的性質嚴酷猛烈,不含有生命的元氣,便把這東西寫進了《典論》,說明這是不可能有的事,來杜絕那些聰明人的聽傳。到魏明帝即位,下詔書給三公說:“謝世的父皇過去寫的《典論》,都是不朽的格言。它被刻在太廟門外及太學的石碑上,和石經並列,以便永遠昭示後代。”在這時,西域派人獻上了用火浣布做的袈裟,於是就鏟颳了石碑中有關論述,而天下的人都把這事當作笑柄。

十九銅、錫的性質是一樣的。但在五月丙午日的中午鑄造,就成為陽燧(古代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銅鏡);在十一月壬子日的半夜鑄造,就成為陰燧(古代在月夜用來承接露水的銅器)。

二十漢靈帝時(公元168 年—189 年),陳留郡的蔡邕,因為多次上書陳述自己的政見,違背了皇帝的旨意,又因為得寵的宦官憎惡他,他考慮到免不了要遭到毒害,於是就流亡江河湖海,足跡遠達吳郡、會稽郡。他來到吳郡時,吳郡人燒桐木來做飯,蔡邕聽見火勢猛烈的聲音,便說:“這是塊好木料啊!”因而請求把桐木給他,他把這段桐木削製成琴,果然能彈出優美悅耳的聲音。但是琴的尾都已經燒焦,因而把它取名為“焦尾琴”。

二十一蔡邕曾經來到柯亭,那裡的人用竹子做屋椽。蔡邕抬頭打量那竹椽,說:

“好竹子啊!”便拿來把它做成了笛子,這笛子吹奏起來發音嘹亮。一種說法是,蔡邕對吳郡的人說:“我過去曾經路過會稽郡高遷亭,看見房子東頭第十六根竹椽可以做笛。拿下來做成了笛子,果然能吹出奇異的音質。”

卷十四

一古時高陽氏的時候,有兩個同一母親生下來的人給成了夫妻,顓頊帝把他們流放到崆峒山邊的原野上,西人互相抱著死了。仙鳥用不死之草覆蓋了他們,七年後,這男女兩人長在同一個身體上,又活了,兩個頭,四隻手,四隻腳,這就是蒙雙氏。

二高辛氏的時候,有個老年婦女住在王宮,患耳朵上的疾病已有一段時間了。醫生為她挑治,挑出一隻硬殼蟲,大小如同蠶繭。這老年婦女離開後,醫生把它放在瓠瓢中,再用盤子蓋住了它,不久這硬殼蟲就變成了一條狗,它身上的花紋有五種顏色,醫生便把它命名為“盤瓠”,並飼養它。

當時戎吳部落十分強盛,屢次侵犯邊境,君王便派遣將軍去討伐,但總不能擒獲取勝。於是就向全國招募,如果有誰能取得戎吳將軍的首級,就賞金一千斤,分封給城邑一萬戶,還把國王的小女兒賜給他。後來盤瓠銜到一個人頭,叼到王宮門外。國王仔細察看,正是戎吳將軍的頭。國王問各位大臣:“對這件事怎麼處理呢?”各位大臣都說:“盤瓠是牲畜,不能給它做官,又不能給它娶妻。它雖然有功勞,也不要對它實施獎賞了。”國王的小女兒聽說了這件事,稟告國王說:“大王已經把我許諾給天下了。現在盤瓠叼著首級來了,為國家除去了禍害,這是上天使它獲得了這樣的成功,難道是狗的智慧和力量嗎?稱王的人看重諾言,稱霸的人講究信用,您不可以因為我輕微的身軀,而在天下人面前違背了公開的誓約,這是國家的災禍啊。”國王害怕了,因而聽從了她,讓小女兒跟從盤瓠。

盤瓠帶著國王

《搜神記(白話版)》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