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十 殿下趕緊離開 (第1/2頁)

凡心渡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日並非特殊日子,上山進香的人不多。

頤皇子今日的衣著服飾都很簡樸,那些代表皇家身份的頭冠、腰帶、佩飾全都換了下來。不知道的外人看來,頂多認為是世家的貴公子。

馮庚對自己的這身功夫尚算自信,有自己守著,頤皇子的安全應該無礙,所以才會在承頤的要求下,放那三名侍衛先行離開。

待那三名侍衛走後沒多久,承頤便起身繼續走。只是走的方向不是繼續沿著石階向上,而是折向右側方的林子,踏著枯枝落葉前行。

馮庚很是疑惑地跟在承頤身後。他不知道承頤要去哪裡,也不明白承頤如何會知道這樣走。

十一皇子未成年,能出宮的日子不多。在他的記憶裡,十一皇子上靈隱山是從六歲那年開始的,一年不過一次,且每次自己都有跟隨。除了龍隱寺,他不記得自己有帶十一皇子到過靈隱山的其他地方。

在林子裡,跟著承頤走了一段不短的距離後,馮庚發現,每隔幾棵樹,或者每次有轉彎變向的時候,十一皇子都會停下,在周圍的樹上轉悠,似在尋找某種標記。

在馮庚刻意的觀察下,他終於發現,那些樹上都有一個獨足小兒的圖案,那個小兒的手指的方向便是他們下一步行走的方向。

然而,讓他有些心驚的是,那些圖案的刻痕非常的新鮮,新鮮的程度就象是剛剛刻下的一樣。這讓他覺得,刻圖的人就在他們的前面不遠處指引著道路,只是他始終沒有發現附近有人。

當他們在那個獨足小兒圖案的指引下,走出沒有路的枯枝落葉林後,地上終於出現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

小道非常的隱密,兩旁都是樹,樹上的枝幹相互交叉,擋住了小道上方的天空,讓小道更加的隱密。馮庚相信,走在通向龍隱寺的那些石階上,絕對不會發現這條小道。

走上小道的承頤明顯的鬆了口氣,朝著馮庚微微一笑,露出幾瓣整齊的白牙,說道:“馮侍衛可知靈隱山此名的由來?”

十一皇子一向純善、和氣,這一笑,讓馮庚感覺‘乾淨’。

的確是‘乾淨’,而不似其他人一般,摻雜得有世故、偽善、陰險……等等其他成分的笑,只是單純的、發自內心的笑。

馮庚一面小心的戒備著周圍,一面隨著承頤的腳步,往那條彎曲的小道上繼續前行。嘴裡回答著承頤的問話:“俾將不知。”

承頤邊往前走,邊說道:“據聞,靈隱山原是一座無人的荒山。幾百年前,一位名為‘靈隱’的得道高僧遊方到此處。高僧見此山有靈,便於山腰處搭了一處茅屋,落腳在此山中。慢慢訊息傳開,開始有香客上山尋靈隱大師參拜。參拜的人多了,就有人出錢將靈隱大師的茅屋改建成一座寺廟。那座寺廟便稱做‘靈隱寺’,而這座無名山也因此被喚作靈隱山。”

馮庚從未聽過此傳聞,很是奇怪的說道:“世人只曉靈隱山上有龍隱寺,不知還有靈隱寺,難道龍隱寺就是以前的靈隱寺?只是換了名字?”

承頤卻搖了搖頭道:“兩百年前,司馬家的先祖舉兵,得東武姜氏幫助。姜氏舉家隨先祖遷徙南下,選隆安定都。時隆安世族並不接納先祖,姜氏先祖姜葦杭為司馬家出了一個主意。在靈隱山的高處建了一座新的寺院,並讓司馬家的先祖於寺院中齋戒七七四十九天。

至齋戒滿的那一天,靈隱山上空現五彩祥雲,雲中隱有金色龍影,龍身隱於祥雲之後,龍頭氣指正坐於廟中齋戒的先祖。隆安城舉城的百姓皆迎天而拜,世家大族方才臣服,大慶朝得以初定,這座新建的寺院因此得名‘龍隱寺’。”

馮庚聽過龍隱寺的傳聞,卻不知當中有姜氏先祖的蹤跡,更不知龍隱寺乃是司馬家入隆安城後所建。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司馬氏已經在隆安城站穩了腳跟,建立了大慶朝。

“看前面,想來那就是原本的靈隱寺。”馮庚的大腦還在回味著這個故事的時候,突聽得承頤這樣說。

他順著承頤手指的方向看去。在茂盛的樹林間,隱隱有一座廟宇的屋頂藏於其間。

馮庚看到十一皇子的臉有些發紅,似是有些激動,氣息不均;又似因為勞累,喘氣不勻。

承頤加快了前行的步伐,馮庚有些不明所以,也加快了幾步跟了上去。

兩人沿著小道一直前行,小道的盡頭果見一座不大的寺廟立於眼見。

承頤向寺廟的門口走去,馮庚一下就攔在了承頤身前,擋住了承頤前行的腳步。

十一皇子沒有武功,可能聽不到,但練過武功的他

《釋怨——謀而後行》 十 殿下趕緊離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