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章 北方戰事 (第1/2頁)

陸一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標在碼頭上也是涕淚交流,好似一出君臣相知的戲碼。他心中談不上悲傷,眼淚是強擠出來的。因為雖然融合了懿文太子的記憶,但卻是後世靈魂主導現在的七情六慾,對眼下身邊人的感情,還需要慢慢培養。回宮後,朱標突發奇想,打算藉著去常府弔喪的機會,見一見未過門的媳婦常氏,急不可待地奔向奉天殿。結果話一出口就被朱元璋給否了,說他身為太子,登門弔喪,於禮不合,對臣子就算再恩遇也要有個度。朱標見此計不成,悻悻而回。 鄂國公常遇春作為大明武將第二人,智勇過人,一生為將未曾敗北,他的英年早逝,對朱元璋、對大明王朝可謂是沉重一擊,特別是在這個四方戰事未息的時候。明朝建立之時,遠遠談不上一統中華,而是僅僅管轄中原、江南和福建、廣東等地區。 四川有夏國割據一方,雲南有元朝宗室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的幾十萬軍隊,河南有擴廓帖木兒的十幾萬軍隊,而李思齊、張良弼等一眾地主武裝則盤踞在關隴地區,更遠的新疆、蒙古草原以及東北則依然牢牢地控制在元廷手中。 洪武元年,徐達、常遇春奉命領軍北伐,正式拉開了一統北方的戰爭序幕。先後佔領山東、河南等地,一路北上進逼大都。八月,克大都。元順帝北奔上都開平(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重立朝堂,沿用元朝國號(史稱‘北元’)。任命也先不花為中書省左丞,封擴廓帖木兒為齊王,封中書省右丞也速為梁王。 命令軍隊屯駐全寧、大寧、遼陽等地互為犄角,構成一道防線,企圖以此守住北方草原,並伺機南下收復失地,同時向屬國高麗徵兵徵餉。此時的北元,雖然失去了中原繁華之地,仍然擁有相當廣闊的草原和雄厚的軍事實力,控弦之士不下百萬,可以說與明朝旗鼓相當。 明朝在攻克大都後,改為其北平府,設定衛所,由都督孫興祖、僉事華雲龍領兵三萬負責防守,徐達等人則率軍西進,在秦、晉、關、隴各地與元廷留守軍隊展開激戰。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朱元璋沒有窮兵黷武,一味征伐,而是秉持恩威相濟,剿撫並用的策略,舉凡投降的元廷將領,不論罪,全部收編;各色百姓,無論蒙古、色目人,各安生息,或耕或牧,悉聽民便。 洪武元年後半年的主要戰事集中在山西境內,明軍自北平向西、自河南向北,形成兩路夾攻之勢。徐達不顧擴廓帖木兒領兵偷襲北平,攻其必救,直搗其老巢太原,兩軍在太原城西激戰數天。最終徐達採用郭英的夜戰劫營之計,大破北元軍,擴廓帖木兒僅率十八騎倉皇逃往大同,常遇春領兵追擊,擴廓帖木兒再度逃往甘肅。其後,徐達分兵攻取山西其餘州縣。 洪武二年,山西平定後,明軍開始進攻關隴地區,還是由徐達、常遇春帶隊。正月,朱元璋遣使至太原曉諭諸將:“近者,大夫湯和定浙左、平閔中,平章楊璟靖湖南、定廣西,班師還朝,未曾定賞,為大將軍等滅胡未還故也。於是再遣各官從大將軍徵進。……協心同力、剪除餘虜,勿以細巧慮朕之所見也。倘朕法有未當,排程未周,爾等慎勿執一,更審而行之。” 徐達隨即安排康茂才、郭子興扼守陝州、潼關等門戶,其餘眾軍則厲兵秣馬,做好進兵的準備。三月,大軍首先進攻奉元路,守將張良弼棄城而逃,直奔慶陽。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此時恰逢關中饑荒,徐達入城後,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一時間‘民大悅’。關隴地區另一個地主武裝李思齊則放棄鳳翔,領兵十萬西奔臨洮。 四月初二,徐達率眾將會集鳳翔,商量下一步的進攻方向,也就是面對盤踞關隴的李思齊和張良弼二人,先打誰的問題。眾將皆以為張良弼相比於李思齊是軟柿子,應該先北上打慶陽,然後一路向西,進攻臨洮、蘭州。然而徐達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慶陽城高池深,張良弼憑城而守,絕非旦夕可下,遷延日久,則給了李思齊充足的準備時間。反觀臨洮,西通蕃夷、北臨湟水,人丁地產充足,取之作為進攻據點再合適不過。若再攻下蘭州,則堵死了張良弼西逃之路。 眾將聞言深以為然。當即,徐達命湯和留守輜重,親率大軍進攻隴川、鞏昌,再分兵兩路。馮勝進攻臨洮,顧時、戴德進攻蘭州。四月十二,顧時等攻克蘭州,而馮勝也抵達臨洮。李思齊見事不可為,舉城投降。事後被解送京師,朱元璋雖然任命為他為江西行省左丞,但卻不能上任,典型的光拿俸祿不幹活兒。 根據朱元璋的指示,李思齊投降後,大軍宜向東進攻慶陽、寧夏等地。這與徐達所想不謀而合,自然是遵行不悖。明軍連續攻克安定、會州、靖寧、隆德等地,東出蕭關而下平涼,進逼慶陽。與此同時,另一路明軍自西安府出發一路向北,在朱明的指揮下,順利攻克延安,關上了由慶陽東竄的大門。然而,早在明軍佔領臨洮之際,張良弼便再次北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第22章 北方戰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