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9章 安排任務 (第1/2頁)

陸一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返回大同的徐達,與馮宗異商議之後,決定立即返京。他一方面八百里加急將擴廓撤軍的動向上報朝廷,另一方面安排各地駐軍留守事宜。召回遠在寧夏衛的湯和,令其率軍返回大同。大同一如之前的安排,由陳德、王志等人接管防務。至於北平方面,遣人告知李文忠返京的決定,並讓其通知鄧愈,安排留守人員。收到訊息的李文忠留下顧時暫代北平軍務,鄧愈回軍北平,定遼都衛都指揮使馬雲恢復職權,都督藍玉留守遼陽。

徐達的奏報很快就到了朱元璋的手中,得知擴廓撤軍北返,他立即遣使到前線,召徐達、馮宗異、李文忠、鄧愈、湯和五人返京,其他將領的安排由大將軍徐達自行決定。朱元璋的心思,徐達猜了個八九不離十,接到聖旨的第二日,就安排啟程。隨行返京的還有傅友德、唐勝宗、陸仲亨、郭子興四人。如無意外,這幾位公侯將在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抵達京城。

有鑑於此,朱標向便宜老爹請示,是否將閱兵演武的事情放在正月,這樣郊外大校場附近比較僻靜,閒雜人員少,而且就算有些炮聲,也可能被誤認為是爆竹,不至於過度恐慌。朱元璋照準,並讓朱標安排一應事宜,時間定在正月十六。

新式火器的閱兵演武,兵部和工部自然少不了,這次有皇帝和諸文武大臣參加,禮部也得叫上,還有安全保衛工作,錦衣衛、留守衛指揮使司也得安排。

這樣的大場面,朱標前世沒見過,這一世雖然見了不少,卻都是參與者,一下子變成了組織者,不免手忙腳亂。好在這幾個衙門,他有些熟人,於是立即讓秦順去傳太子教令,召集工部員外郎沈奇、兵部員外郎李賢、禮部侍郎丘民到華蓋殿見駕。

禮部,自然是安排典禮的一應規程,這個都有前例可援,照章辦理就沒問題了。所以丘民領了任務,最先離開。

沈奇和李賢的任務就是確定參演的火器樣式、數量以及演武流程。這次朱標是打算讓新式火器在眾人前面亮相,所以燧發槍、速射炮以及前裝火炮都要有。燧發槍需要演示三疊陣法,顯示火力密度的優勢,安排三組,每組十支。速射火炮口徑小(子銃60mm),型號單一,安排一組,三門炮。這兩種火器技術成熟,而且經過實戰檢驗,直接拉出來就能展示。

新研製的前裝滑膛火炮,是朱標根據大小拿破崙炮修改的設計,前陣子軍器局新鮮出爐的。目前只有兩種口徑,分別為120mm和90mm,倍徑分別為14和18,彈丸、火藥重量比例3比1,紙包定裝發射。

炮身的尺寸設計參照口徑基數比例,炮耳、炮珠、經典的喇叭型的散熱炮口、準星、照門一應俱全。考慮到中華文明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和悠久的使用歷史,火炮同樣採用青銅材質,雖然略顯笨重,但是結實耐用,雙倍裝藥都不會炸膛。120mm口徑火炮重600公斤,90mm口徑火炮重350公斤。再加上炮車以及彈藥,總重量約為炮重的3倍。

炮身採用一體式鑄造,具體方法是參考清末龔振麟發明的鐵模鑄炮法。先分段製作泥模,然後製作翻鑄鐵模的外模,再澆築鐵模,鐵模經過磨光

處理後便可用於鑄造青銅炮身。這一方法在當時都是十分先進的,更不用說在明初了。炮身上除了傳統紀年的銘刻之外,朱標還特意設計了編碼。譬如wh06-q120-J-c01,表示洪武(wh)六年,前裝火炮(q)120mm口徑,軍器局(J)製造,試驗品(c)01號。燧發槍代號為S,速射炮代號為F,正式產品編號為Z。

炮車完全沿用拿破崙炮的設計,分為前車和炮架兩個部分,二者連線在一起就是一輛四輪馬車,方便運輸,除炮身俯仰機構以及必要的加固部分外,全部採用硬木製結構。兩種火炮口徑不同,倍徑也不同,但整體的炮身長度只差60mm,因此炮車設計很相似,一些零件還可以拆分通用。

利用炮車上的俯仰機構,火炮可實現最大12度的仰角,120mm口徑的最遠射程達到大約1800米,90mm口徑的則約為1300米,平射射程大約400到500米,遠超弓箭、燧發火槍以及佛郎機速射炮的射程。

前裝火炮裝填相對比較複雜,需要配備的附件也比較多,譬如溼炮刷用於清結炮膛,湮滅殘存的火星;幹炮刷顧名思義就是把炮膛擦乾;鐵鉤用於清理定裝炮彈外包發射包保留的麻絲。每門火炮額定配員八名,分別為炮長一人、點火手一人、裝填手一人、炮彈搬運兩人、清理炮膛一人、火門操作一人、看管馬匹和炮車一人。

點火方式上,採用了火繩點火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第189章 安排任務(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