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懈怠農事罪 (第1/1頁)
人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良田?這特麼的就是良田?”半個時辰後,李水站在田埂上,破口大罵。 乾裂的黃土地,上面歪歪斜斜的長了一些雜草,基本上看不到禾苗。 有幾個面黃肌瘦的農人,正坐在田埂上,一臉呆滯的看著遠方。 “秦始皇是不是對良田有什麼誤解?”李水幽怨的想。 旁邊的烏交一臉無語,心想:“這時候剛剛開春,莊稼還沒有種下去。田間自然是這樣了。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李水回過頭來,指著遠處的農人,問道:“那些人是什麼人?為何在我家田中?” 烏交更無語了,只好耐著性子解釋道:“他們是這裡的佃農。” 李水一臉疑惑:“是誰把田地租給他們了?” 烏交想了想,叫來了一個年長的農人。 這農人可能只有四十來歲,但是常年在田間勞作,面板曬得黝黑,臉上到處都是皺紋,看起來有六十多歲。 農人叫蒼夫,是這夥佃農中的伍長。 蒼夫解釋了一番,李水總算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這些農夫,他們是沒有土地的,但是祖祖輩輩,都租種這一片農田,並且在土地邊緣,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叫小土村。 幾代下來,這塊土地的所有權,換了很多人,今年是趙大人,明年是王大人,後年是李大人。 可是小土村的村民,沒有變,他們一直是這裡的佃農。 他們不管主人是誰,每年只管勤勤懇懇的耕種。然後將收穫的三分之一,上交給主人作為地租。 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主人,家中不知道有多少財產,也就懶得干涉這些佃農。每年只要派個人,定時收租就好了。 也可以簡單的說,這塊地的所有權是李水的,但是使用權,是小土村村民的。 只不過這種使用權,只是沿襲往日的習慣,並沒有律法上的支援。 李水聽了之後,微微點了點頭。他也沒打算趕走這些村民,畢竟他自己也種不了一千畝地。不但是詢問一下基本情況,還是有必要的。 蒼夫又介紹說,小土村有農戶大概二十戶,一戶大約五個人。一共一百多人。一千畝良田,平均分下來,一戶能耕種四十畝。 李水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四十畝,夠你們溫飽了吧?” 蒼夫嘆了口氣,說道:“若是豐年,勉強餓不死。若是災年,需要去外地逃荒。” 李水頓時驚呆了:“一戶四十畝地,還需要逃荒?你們一年產多少糧食?吃多少糧食?” 蒼夫說道:“若遇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每畝地,一年大約可產糧一石半。” 一石半,大概一百六七十斤。 李水有點接受不了這個數字,畢竟是現代社會成長起來的,現在一畝地產出的糧食,不早就一千多斤,或者大幾百斤了嗎? 不過轉念一想,這時候是秦代,沒有電力灌溉,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沒有科學育種,糧食產量確實不高。 可是一畝地,一年只產出一百多斤,確實太少了。 蒼夫見李水一臉驚奇,不由得苦笑了一聲,說道:“大人莫要奇怪。即便是風調雨順的年景,也不是事事如意的。” “一場大風下來,禾苗便要倒下一些。一場大雨下來,又沖毀一些。一場大旱下來,又枯死一些。” “所以,等到秋收,最終收穫的莊稼,並不甚多。上交完田租之後,也就所剩無幾了。” 李水點了點頭,心想:“我可是大善人啊,看著這些佃農食不果腹,豈能安心?可是不要他們的田租,我豈不是要受窮了?為今之計,只有想辦法提高產量了。” “化肥農藥,那就不要想了。現在不具備這個條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想要提高產量,還得從蒼夫剛才說的那些方面入手。抗旱、抗澇、抗倒伏……” 李水忽然腦袋裡面靈光一閃,想起來一個詞:“代田法。” 以前上中學的時候,歷史書上提到過一段,漢代的農學家,總結出來的代田法,在抗旱防風方面,頗有成效,可以提高農田產量。 李水回憶了一下,好在代田法的內容很容易理解,他還都記著。 李水對蒼夫說道:“今年是不是快要播種了?” 蒼夫說道:“便在這一兩日了。” 李水嗯了一聲:“今年播種,不要像往日那般胡亂種植了。我教你們,將一畝地平等分成六份。然後將其中三份,挖成溝。我說簡單一些,就好比在每畝地當中,挖出三條淺河來。莊稼只在河底種。” 蒼夫愣了一下,說道:“如此一來,每畝地,豈非只種了一半?” 李水滿意的點了點頭:“悟性不錯。等莊稼長出來後,你們每次耕鋤草時,都要將堤壩上的土連同草一起鋤入溝中,培護苗根。” “天長日久,堤壩上的土被削平了,河溝被填滿了,此時莊稼紮根極深,既可耐旱,也可抗風,防止倒伏。” “等到第二年耕作時就換過來,以原來的堤壩為土溝,以原來的土溝為堤壩。輪換使用,可以恢復地力。”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在秦朝當神棍》 第二十章 懈怠農事罪(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