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部分 (第1/4頁)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埋在那片沼澤地裡。身旁很快地就堆起了被水泡得發脹的屍體。赤道上空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那些屍體,直到他們變腐爛,被燒焦。那些死人的嘴裡和鼻孔裡不斷地爬出無數條蛆蟲。“我們在想,”一位盟軍的戰地記者說道,“那些活著的日本人到底是怎麼忍受的。我們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因為身邊屍體發出的惡臭,都帶上了防毒面具。”

這些天皇計程車兵很快就贏得了許許多多“戈尤庫塞”式的“勝利”,但這些勝利在美國人眼裡看來都是日軍的失敗。在阿圖島,2350名日軍官兵戰鬥到了最後時刻,結果只有29人成了戰俘,其他的人都死了,死亡率高達98。8%。1943年11月在塔拉瓦島,2571名帝國海軍中有99。7%的人堅決不投降,最終死在了美國海軍的槍口下,而活下來淪為戰俘的只有8名。在塔拉瓦島附近的馬金島,300多名日本兵在一場戰役之後只有1名活了下來。“1944年2月在馬紹爾群島的羅伊那幕爾,日軍有3472人喪生,只有51名淪為戰俘,死亡率高達98。5%。日本駐守在誇賈林環礁的部隊有4938人喪生,只有79人淪為戰俘,死亡率同樣高達98。4%。”

美國在馬金島和塔拉瓦島大獲全勝為進一步向太平洋中心深入鋪平了道路。按照常理來講,如果軍人具備理智的頭腦,日本這個時候就應該想辦法著手談判了。可是皇軍的首領東條卻在1943年12月27日告知國會:“真正的戰爭現在開始了。”

然而,即使是東條英機也並不清楚當時的情況到底糟糕到什麼程度。日本軍隊內部用詞隱諱、靠精神力量來鼓舞士氣。顯然,這些都導致了資訊交流極不順暢。日本海軍“並沒有就中途島戰役的失利會對未來戰爭造成多大的影響進行必要的分析”,也沒有將海軍的潰敗告訴陸軍。只有裕仁天皇一個人得到了通知,而他也沒有把事實告訴任何人。因此,就連日本首相也並不瞭解中途島發生的災難。當杉谷將軍告訴裕仁天皇南太平洋的情況非常危險時,這個年輕的一國之君竟被氣哭了:“難道我們就不能也去攻打美國嗎?你們到底打算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也好好地打上一仗?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去打上一場關鍵的戰役?”日本的公眾們當然也不清楚日本士兵在戰爭中到底有多少人做出了無謂的犧牲。

塞班島是一個距離東京1500英里的小島。一次大戰結束後德國把這個被譽為“皇冠上的寶石”的島嶼割讓給了日本。日本政府一直有步驟地開發著塞班島,戰後,島上的居民人口總數曾一度達到了2。9萬人。東條把它稱作“太平洋堡壘”。在美國人看來,塞班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其他島嶼對於即將轟炸日本的B—29轟炸機來說,都可以當作基地。

皇軍從沒想到戰爭竟然會打到了自家門前,因此只派有一小支部隊駐守在塞班島。直到1944年2月才派遣援兵增援那裡。當時那裡共有大約4萬海軍和陸軍官兵保衛這個島,還有大約2萬名日本平民居住在島上。但是,塞班島的保衛者們在強大的美國軍隊前來襲擊的時候,根本沒有半點還手的餘地。這一點,身在東京的皇軍將領們很清楚。他們意識到島上的日本官兵和平民都已身陷絕境,於是軍隊的首領決定——島上所有的日本人,不論是士兵還是平民百姓,都必須死。在1944年6月24日的《皇軍總部陸軍機密戰爭日誌》中有如下記載:“塞班島上的防禦部隊應該拿出玉碎的精神。眼下想要扭轉戰局是不太可能了,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敵人因為想到‘一億日本人的玉碎’精神感到震懾而放棄繼續作戰的念頭。”

“一億日本人的玉碎”精神指的就是全體日本人都會寧願為了保衛祖國而死,即使成為碎玉也在所不辭。所以現在日本軍方正在極力宣傳並非只有士兵才能為國捐軀。為了那個不可能實現的夢,他們已經準備好犧牲每一個日本人的生命來換取勝利。

返回塞班島後,日本的指揮官們——南雲忠一中將(他曾帶頭執行了珍珠港偷襲任務)、奇藤昌次將軍,以及井桁啟司將軍於1944年7月5日開了一次碰頭會,一起就東京下達的“玉碎”命令商量作戰方案。東京命令所有軍隊竭盡全力進行最後一輪攻擊,然後三名指揮官全部自殺。究竟他們三個人的自殺能對戰爭起到多大作用,後來並沒有做出解釋——真正的日本武士在戰爭之前是不會殺死自己的。大概他們相信自己死後的靈魂能夠保護他們丟下的日本士兵和百姓的生命吧。井桁將軍最後在無線電中發出的訊息聽起來還有一定的邏輯性:“沒有制空權就不可能打贏戰爭。我非常希望(你們)多造出一些飛機。”在接

《飛行員--勇敢的真實故事》 第2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