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8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表滕代遠及王若飛參加了祭奠,中。共中央、毛。澤。東、八路軍總部、陝甘寧人民政府向成吉思汗靈獻了花圈。後來,延安又建立了“成吉思汗紀念堂”,每到陰曆三月二十一日成吉思汗大祭時,都舉行祭奠活動。

請運成吉思汗靈柩的車隊又經甘泉、耀縣、洛川、黃陵、潼關、三原,6月24日到達咸陽。路經之地,群眾都燃香叩首、潑散祭物、虔誠迎送,表達了對一代英雄的仰慕之情。

6月26日,靈車到西安郊外,各界三萬多人列隊迎接。各界知名人士肅立於街道兩旁,與民眾共迎靈柩進入城區。接著,按照蒙古民族的祭禮,進行了盛大隆重的國祭。

祭祀活動進行幾天後,靈車經涇陽、永壽、長武、定西,於7月1日到達蘭州。甘肅省各級官員、各界代表、蘭州市民舉行了迎祭儀式,即向興隆山進發。

興隆山,被譽為“隴右名山”,風景秀美,歷代有不少隱士居此修仙,清代隱士劉一明居此40多年,募化佈施,修復和新建了靈官殿、王母宮、呂祖閣、邱祖閣、三清殿等數十處殿閣,錯落有致,蔚為壯觀。成吉思汗靈寢安放在大佛殿內,左面安放著其後妃的銀棺,右為成吉思汗的寶劍和蘇律定。

我到過興龍山多次,對這裡的風景名勝十分了解,最咸興趣的一是蔣公寓所,二便是成吉思汗陵寢曾安置在此的大佛殿了,對此地方誌上也有記載。

夏、金曾在在榆中地區發生過戰爭,爭奪戰尚未結束,緊接著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又率兵南下,於宋寧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到了榆中。

當時的榆中兵荒馬亂,成吉思汗大戰西夏於馬蓮灘(今上莊鄉東南)和瓦川會城(今新營境內)。由於西夏主陣地和側翼的緊密呼應,雙方進行了數十天的殊死較量,死傷慘重。最後,西夏軍戰敗,棄城西逃。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年已65歲的成吉思汗開始最後一次軍事遠征——攻滅西夏。蒙古鐵騎很快攻克甘州、肅州之後,成吉思汗來到聞名遐邇的興隆山休養。興隆山東為榆中川,水草相宜;西為馬銜山,牧草豐盛;南北皆為起伏的山丘,芳草茵茵,喬灌林木參差相間。但由於多年的戰爭,道眾四散,廟宇淪為兵營,有的因失修倒塌。成吉思汗到興隆山後,決定住在東峰眼光殿前。將士們在殿旁搭起帳篷,讓成吉思汗在帳內休息。第二天,成吉思汗讓部下找來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受封在外),交待說:守業比創業更難,會猛攻也會堅守,才能得天下。攻下西夏後至少用兩至五年時間先把內部整頓好。應該多辦一些順民心的事。幾種語言的百姓都順從了,你們就會天下無敵。在興隆山,他還和耶律楚材等人設定了“聯宋滅金,爾後滅宋”的政治方略,為口後滅宋奠定了基礎。

成吉思汗在興隆山度過了深秋和冬季。1227年春,蒙古大軍包圍了西夏都城中興(今銀川市)之後,成吉思汗率領一部分軍隊南下,攻打金的轄區。人夏時,成吉思汗再度來到興隆山。在興隆山,他將窩闊臺、拖雷叫到跟前囑咐道:“廣土眾民欲御辱,必合眾心為一,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要銘記。”據《元史》卷一載,閏五月,成吉思汗、耶遂哈敦“避暑六盤山”到了“清水縣西江”行宮。在圍獵野馬時,不慎從馬上摔下,一病不起。無數蒙漢神醫都沒有挽回他的生命。1227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十二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逝,享年66歲。成吉思汗死後秘不發喪,由一輛牛車在天亮前送出清水縣境,最後送到漠北,葬於三河之源的大肯特山一帶。由於成吉思汗生前曾到興隆山,1939年7月,其靈櫬由內蒙古伊金霍洛遷到興隆山,暫厝十年之久。

成吉思汗逝世後,忽必烈先滅了西夏,後滅了金和南宋王朝。明滅元蒙後,境內蒙古族改稱“韃靼”,榆中縣北山因此留下了諸如韃靼窯、撒拉(浪)溝等北方民族地名。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最後一批韃靼人撤離榆中地界。

1938年,為避免在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寢遭到日軍的盜竊或轟炸,國名政府計劃採取遷移成吉思汗靈寢的辦法予以保護。

1939年2月25日,國名政府立即做出遷陵計劃,由蔣介石籤書手諭:茲派蒙藏委員會矇事處處長楚明善、軍事委員會科長唐井然、郡王旗西協理貢布扎布為護送專員;派伊盟盟長堆沙王、郡王旗扎薩克圖王、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等為起陵致祭官。遷移地址確定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興隆山。6月9日舉行起陵典禮,6月10日用駝車裝載起陵,6月

《鬼風吹》 第13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