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白蛇傳開始》
作者:虛數點
第1章、蛤蟆追蛇
松山,因滿山松樹而得名,松姿搖曳,仙人指路,壽星獻桃處處松樹,點綴其中。
今年入秋,松子成熟,更是引來鳥啄獸逐,與這滿山的松景相映成趣,大有百鳥彙集,百獸奔逐之勢。
只是與這山景相比,寧採臣的心情卻是灰暗的。
沒錯,就是那個寧採臣,那個現代人眾所周知的寧採臣的同名人氏。
書中的寧採臣是浙江人氏,他卻是杭州人氏,字“仙芝”,今年已經十六歲的他,卻僅僅是名童生。
童生,童子生,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
這分明是明清的科舉制度,但是他現在所在的時代都能嚇死人,宋朝。
宋朝,那個只考兩試的宋朝。
為此他常常感慨為什麼這宋朝會用明朝的制度。
是的,現在的寧採臣,他的靈魂已經易主,被一個來自地球的現代大學生給佔據了。
穿越,本來只是一種幻想,可當這幻想成真時,他卻雙目一黑
大宋王朝。
這個歷史上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
在這個朝代,做讀書人是幸福的,但是寧採臣的心卻是灰暗的。因為他在現代是學法的,一個法學院的學生。
要說這法學者最討厭什麼時代,恐怕也就是這個儒學昌盛的時代。好在他還有原寧採臣的記憶,否則他真是一天都混不下去。
這些問題都不是關鍵。
關鍵在於,這個時代竟然採用了明制,明制科考可要比宋朝名目繁多多了。
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一級是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取解試由各州的判官及錄事參軍主持,省試則由皇帝選派的官員主持。後加殿次為三考。
考試時間為: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宋朝科舉等第最初只分甲乙,後來考第之制分五等,上二等為一甲,賜進士及第;三等為二甲,賜進士出身;四、五等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中進士舉者才能稱“進士”。凡“及第即命以官”,不須經吏部試。
可明制就恐怖多了。
成為秀才之前,有三級童試;進入學院讀書後,又要進行歲考、科考,按成績分六等;成績取得科考一、二等者,才能取得鄉試資資格。然而這還遠遠未完,鄉試之後,還有會試、殿試呢
簡直能考能人。
最關鍵的是這是宋朝,是半部論語治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宋朝。
你一個生員要說我不考了,去做別的。馬上就會臭大街。
作為一名現代大學生,什麼單元測驗,期中期末,什麼會考高考,老師們還時不時玩一把什麼摸底。這樣的考法,他早就厭了煩了,怎的是一個焦頭爛額,裡焦外嫩,變“考”為“考”。
就是怕了,他穿越前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不考了。
可這剛不考,那邊就穿了。穿了還不說,還得接著考。
這是怎樣的人生?又是如何的痛苦?他的心只是灰暗,卻沒有發瘋,已是好運。
難不成自己的命中註定要“烤”下去嗎?
“我頂你個肺!”
寧採臣脫口罵道,揹著寧採臣式的書生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
寧採臣家境不好,住不起學舍,每天每天都不得走山路回家,正所謂“宋朝版走讀生”。
想及這今後的悲慘生活,他的心就快樂不起來。
特別是寧家只有二畝薄田,其父早亡,全靠家中老母為人縫補艱難餬口度曰。
這個時期,山景獨好,自然就少不了這遊山玩水的遊客,其中更是多為文人搔客,三五成群,兩兩成雙。或負手遠眺,以覽群山小;或聚坐在山亭山道,品茗軟酒,高談闊論,張口“談笑有鴻儒”,閉口“往來無白丁”,詩詞歌賦,你呼我應,聲聲入耳。
這令他更顯煩躁,不知不覺便入了山間小路。
小路清幽,雖無山澗美景,卻勝在鳥獸更多。
看看四周,再無行人,只見他把書筐從背後取下,從裡面取出個四方木箱,箱子有門,門可開啟,以繩索提起,獸一進入,便可落下。
這可是他好不容易自己做出的陷阱。
如果是在明朝,
《從白蛇傳開始》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