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2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兩人都是嶺南世家,互通秦晉之好,關係自然非同小可。見到陳智略親自趕到,馮盎自然明白他的用意。

此時遼東軍勢力膨脹,已經隱隱有了稱霸天下的趨勢。

身為嶺南群雄之首,如今又佔據漢中之地,馮盎的勢力自然也並非弱者。正因為如此,有人勸他趁此亂世,自立為王。當馮盎卻堅決反對,似乎根本沒有這野心。

旁人不太清楚,但陳智略卻明白的很。馮盎自幼便頗有謀略,英勇善戰,但其又是純孝之人,冼夫人曾經對後代子孫諄諄教導,讓後人牢記“維護國家一統,切勿有分裂之舉。”正因為如此,陳智略才會主動自薦為使節,對招降馮盎之舉信心十足。

也的確如他所料,當馮盎得知他到來的訊息後,經過幾次詳談後,已是隱隱表達出了投效長安朝廷的念頭。不過,沒想到的是,就在即將大功告成之際,李唐軍居然也派出了人手,居然是李孝恭來了。

李孝恭,也是李唐軍中響噹噹的重要人物。據說此人乃是唐王李淵的堂侄。父親李安,隋朝時任領軍大將軍。其家學淵博,文韜武略,無一不精,在李唐軍中的名氣,也僅僅只次於二世子李世民罷了。

這時候,唐王李淵派出李孝恭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不過陳智略卻是沒有半分憂慮,馮盎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該如何取捨。若是他心存妄念,野心勃勃的話,說不定李孝恭此行還能排上用場。但以他對馮盎的瞭解,恐怕對方也只能無功而返了。

果然,李孝恭進來之後,當介紹到陳智略時,神色已是為之一變,顯然對陳智略的來意已是瞭如指掌。既然長安來人,也無須多那些廢話了。只是寒暄了兩句,當話裡行間帶出一絲招降或者結盟的味道出來後,馮盎已是擺擺手,將他的話頭先行阻止,淡淡的說道:“李公子,我馮家雖然出自嶺南,但現在比較身為漢陽太守,這漢中之地,我卻是要確保本地百姓之安危的。若是李公子能確保我漢中萬無一失,自然一切好說。否則縱使說的天花亂墜,對我漢中何益?”

李孝恭嘆了口氣,已是明白了馮盎的立場。他本就是個灑脫的人,當即站了起身,衝著馮盎和陳智略拱拱手,道:“既然如此,孝恭告辭了!”

見李孝恭施施然走了出去,陳智略神色一凝,似是有話要說。

馮盎看了出來,微笑道:“李孝恭此人,果然是個人物。智略,暫且放過他吧,也算保全我的聲名。”

陳智略臉一紅,知道馮盎看出了他的用意,尷尬的笑道:“馮兄說笑了,如此人物,也是我所仰慕的。可惜道不同不相為謀,實在是可惜的很。”

馮盎哈哈大笑道:“如此便好。不過為兄略識觀面之法,這李孝恭恐怕不是個輕易放棄的性格,如今巴蜀無主,僅有寥寥幾個人在勉力支撐,若是讓李孝恭得手,恐怕巴蜀之地還會再起波瀾的。智略,萬萬不可疏忽大意啊。”

陳智略倏然心驚,不錯,自己只是搞定了馮盎,那也只不過是漢中之地罷了。有了漢中之地,巴蜀再不能玩出什麼花樣,但若是此人從中破壞,恐怕也會生出不少變數出來。

當即命令下去,將馮盎願意投效的事情親筆寫了書信,分別帶給長安朝廷和胡刀大軍。這可是響噹噹的大功勞了,不僅將漢中收入了囊中,連帶著嶺南之地也必成遼東軍的地盤。這一點,從馮盎對自己的態度就能窺見一斑了。

而漢中既定,那巴蜀之地,看來也是需要走上一趟了。但單靠自己的口才,恐怕還不夠,於是暗中稟告長安方面,要求儘快派出特使,進駐巴蜀之地,尋求解決之道。

就在陳智略與馮盎密探之時,胡刀的軍隊兵進秦嶺後,卻是意外的碰上了一個老熟人。

當日楊戈率領遼東軍出其不意的搶了潼關,李秀孃的娘子軍再沒了用武之地,最後經過雙方交涉後,恨恨的退出了關隴地盤,由秦嶺出關,準備返回太原,一力協助唐王李淵。

但到了秦嶺後,李秀娘卻又改了主意,將馬三寶留了下來,帶領當地盜匪,佔山為王。她則是帶著剩餘人馬,與族叔李神通返回到了太原府。但臨走時卻避開了李神通,偷偷囑咐了馬三寶幾句話。

而胡刀大軍所撞到的,正是李秀孃的心腹大將馬三寶。但馬三寶留在秦嶺,卻並非要與遼東軍為敵,而是尋到了胡刀,與他暗中會談,也不知道兩人說了些什麼,出來後馬三寶宣稱就此投效了遼東軍。

有了馬三寶的投靠,再加上原來劉弘基的影響力,沿途盜匪無不爭相投靠。

遼東軍的行軍速度驟

《大隋草頭兵》 第17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