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
小城雖位於北方,卻有個如煙雨江南般美麗的名字,穀雨,二十四節氣中正是暮春初夏時節。
說是城,但並不大,也不繁華,或者說不再繁華。
城裡老人常在話家常時提起小城鼎盛時期欣欣向榮的景象:當年,距小城二十餘里的官道還未修成,想要進京,小城是必經之路。往來商旅們常常是趕了一天的路,在日落時分風塵僕僕到達小城,休息一宿後接著上路。
小城距京城也近,正好是一天的路程,因此,離京的人便也都把小城當成了中轉站,在此歇了一夜後就各奔東西。
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匯聚於此,又從此奔向五湖四海,來來往往俱是遊子、旅人、商販,卻從未有人在此停下腳步,只因這偏僻小城對於人們的誘惑遠不及那喧囂俗世。
如今,小城裡的年輕人看著那狹窄的道路,破舊的房屋,實在不能想象小城車水馬龍、火樹銀花的景象。
不怪他們會如此,自從那官道修成後,便再無外來人員進入小城了,只因打那官道走,半日便可抵京。如此,喧鬧的小城便漸漸沉寂下來,城中酒樓商鋪也都慢慢關了門。房屋、道路因城中人們無多餘錢財去修繕,漸漸破敗,成了如今這幅局面。
小城雖已落敗,但城門卻還是當年繁華時的規模,只是城門上的大紅漆落了大半,露出裡邊的木頭,又因長年風吹雨淋,褐色木頭爛成了黑色,襯著零星紅漆,說不出的怪異。
守門的是一個叫宋九的年輕後生。這宋九家祖上便是穀雨城的守門人,到他爺爺時,家裡只有宋九他爹宋賢這一根獨苗,他爺爺奶奶小心呵護著,捨不得讓他繼承這辛苦祖業,老兩口拼著命的攢錢,終於在宋賢弱冠時給他娶了個賢惠媳婦,又在城西山腳下買了塊地,用來蓋房子,多出來的就開成田,算是給他的家當了。
一年後就有了宋九,可把兩位老人樂壞了,只是還沒高興多久,宋賢就去了。原來,這宋賢出生時身體便不怎麼好,家裡也沒銀錢給他買藥,就這麼大病小病的拖著,好不容易等他成了家,有了孩子,這身體也就油盡燈枯了。
如此,在宋九還未週歲時,他娘就成了寡婦。
宋九原先並不叫這個名字,只是他爺爺奶奶怕他會像那短命的爹一樣,讓他們白髮人送黑髮人,便給他改名宋九,希望能糊弄住那索命陰司。宋九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健健康康的長到了現在,雖說身體沒有一般農家漢子健壯,但至少不是那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書生能比的。
後來兩個老人家也去了,宋九就在他孃的堅持中到了城門下繼續祖祖輩輩的事業。
只是到了他這一代,小城已經沒落了,因此,他每日做的只是在日出前一個時辰把城門開啟,好讓小城裡的人們去二十餘里外的官道三岔路口趕早市,然後在日落後一個時辰關上城門。宋母仍住在城西的房子裡,在那裡,她與此生唯一的伴侶度過了女人最美妙的年華,儘管短暫,但已足夠讓她靠著那些記憶度過餘生;那裡,見證了她從少女變成少婦,從婦人變成老嫗的全部過程,她的根已經深扎於那片土地,若是移走,便活不成了。
宋九拿她娘沒法子,只好依了她,只是每每不放心老母親一個人,日日在城東與城西之間跑動。
平日裡,宋母在自家院裡種些瓜瓜菜菜,養些家禽,除了自家人吃的,其餘都留著每日大早與城裡農人一起拿到三岔口去換些銅板補貼家用,宋九勸了多次讓她安心在家養老,但忙碌了一輩子的勤勞婦人又如何閒得下來,宋九無法,只好暗地裡讓一道趕集的鄰人多多幫襯些。
其實,宋九每月餉銀雖不多,但八錢銀子養兩個人是足夠了,加上地裡宋九種的穀子,宋母養著的禽類,母子倆的日子雖不是多富足,至少是衣食無缺。
可宋母有更長遠的打算,宋九明年便是弱冠之年了,總不能讓他陪自己這糟老婆子過一輩子吧,況且自己年紀越來越大了,遲早是要去陪他爹的,到時候留著孩子一人孤零零可怎麼是好?
想到這裡,宋母便越發心急,這孩子的親事是該開始張羅了,只是,家裡因當年宋賢的病花了不少銀子,後來老兩口相繼去世,僅是喪事就已經使家裡捉襟見肘,如今雖是有所好轉,可也沒有再多的銀錢讓宋九成家了,因此,宋母只能學當年公公婆婆的辦法,努力地為孩子攢些家當。
她的一片苦心宋九如何不知,但他又怎麼能看著年邁的母親每日為自己奔波/?只是勸不動又說不得,只好日日往家跑,恨不得能時時看著老母親。
《穀雨小城 完結全本》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