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章 從巧謀安國定計 伏暗兵齊聚湘西 (第1/2頁)

Totentanz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等你這句話呢!獨孤徹裝模作樣,緊皺眉頭思考了一會兒。不多時,已能隱隱約約看見江陵城門,於是乎說道:“現荊州守軍,尚有幾何?” “家父帶走大半,南郡守軍不過數千。” “可得調動?” 關銀屏想了想,搖頭說:“難。” “如此……府上私兵呢?” “不過七百餘眾。” 獨孤徹心中大概計算又問道:“公安傅士仁部有兵幾何?” “呃……”關銀屏心想:父親平日從不給我說這些,你問我,我哪能知道啊。 獨孤徹見其久不回應,乾脆當機立斷道:“令兄在否?” “在!”關銀屏如蒙大赦,趕忙應道。 “且尋汝兄說話。”獨孤徹主意已定,如今局面,只有讓關興以關羽的威望下令,才能調動軍隊。至於這些官宦軍將,只要自己不擔責任,自然樂得討好大領導家屬。 二人快馬加鞭趕到關府,門衛盤查之事,一切交於銀屏處理,一路暢通,找到關興。 “二哥!”這一聲親暱的呼喚,絕對讓人浮想聯翩! “三妹!汝身上血跡是何故?可有傷否?”關興又看見跟著站在門外的陌生人,問道:“此位仁兄又是何人,不知有何見教?”接著又是一陣噓寒問暖。 “多謝二哥掛念,路遇山匪截道,小妹與其交戰,亦不曾傷著,此位仁兄複姓獨孤,名徹,字博研,多虧此人相救,方得無憂。”關銀屏一邊招呼獨孤徹落座,一邊興沖沖給關興介紹。 “快請快請,興謝過閣下於小妹救命之恩,方聞小妹言及閣下武藝過人,更有安邦定國知韜略,卻不知與家父何干?還請賜教。” “少將軍言重了,在下不過順手而為,此來特有要事相告。”事態緊急,獨孤徹自不便和他客套,把和銀屏路上說的原因再次複述一遍。 哐,哐,哐,哐……鐵靴與地板的碰撞聲不斷傳出,關興來回踱步,思來想去,道:“閣下所言非虛,確有此種可能,然自古兵者之事,不可不查,若是閣下過敏,此去撲空,非但影響主公聯吳抗曹大事,且勞民傷財,父親怪罪下來,吾不好保閣下週全。” “若恐傷聯盟和氣,起暗兵駐於近郊即可。某此事為漢不為己,若是某判斷有誤,事後自願赴死!”獨孤徹自信回應道。開玩笑,雖然以後不好說,但至少目前是上帝視角,有啥不敢立軍令狀的? 哐,哐,哐,哐……又是一陣踱步聲。 獨孤徹急也沒用,這種事必須由人家自己想通,不能強求。事在人為,若能制止東吳偷襲當然最好,要是實在不行,也只能另尋他法。 “閣下所言,與家父不謀而合,家父亦曾防備東吳動作,已於湘江沿線築烽火臺,若東吳背盟,便可星夜趕回,或不必多慮?”關興想了又想,這傢伙話說的確實有理,這事怎麼看都不像對他有太多好處;另外其言語間邏輯縝密,毫無漏洞,又有武藝傍身,確是個有才之人。然曹劉孫三家竟都沒有此人名號,故此事雖然古怪,卻也證明這不可能是間諜之舉;再者聽他言語如此自信,似乎已有妙計。因此便有了商量之意,遂將烽火臺一事如實相告。 “然彼東吳若行詭道,以商賈瞞天過海,該當如何?此為烽火臺可辨之物乎?”獨孤徹提高聲調,彷彿早料到他會有此問,畢竟其本意便是要迅速展示出自己是有真才實學,且是真心想來幫忙的。 關興肉眼可見的倒吸一口涼氣,心想雖然無奸不商,但總不能開這個壞頭吧。也不掩飾自己的驚訝,試探性問道:“人無信不立。” “防患於未然。”獨孤徹估計著火候差不多了,遂道:“東吳如此鋪墊,必有大動作,縱彼不使瞞天過海之計,然公先以兵拒之於半渡之間,挫其鋒銳,得以從容待令尊大軍返還,亦是佔得先機。” 哐,哐,哐,哐……終於,在第三次很短的踱步聲後,獨孤徹等來了一直想聽的那句話:“該當如何?” “若閣下借令尊之威望,可調得兵馬幾何?”獨孤徹見好就收,趁熱打鐵。 哐,關興終於坐在椅子上。說道:“南郡糜子方,與吾大伯結為姻親,前日雖與家父鬧得不快,然若某親往,留得字據,使其無責,其兵可為我用,然止三千之眾耳。武陵劉賢,亦與家父交好,亦可助兵兩千。江防之兵,亦有四千眾,加吾府上之兵,約莫可得萬人。” 獨孤徹心中飛速計算:呂蒙渡江之眾且不算,孫桓陸遜後續兵馬加起來少說七八萬,只有一萬人馬,怕是不夠。遂又問道:“公安傅士仁部有兵幾何?” “亦有三千之眾,然此人因失職故,為家父所責,恐怕怨恨在心,不肯相助。” “關公於荊襄素得民心,公之令即關公之令也。若其從之,皆大歡喜,若其不從,公以武脅之可也。” “閣下何以定用此處之軍乎?” 獨孤徹笑道:“生死存亡之下,自然多多益善。” 關興在一連串對話下已經對這陌生人的能力完全相信,於是也不再多問。說道:“既如此,吾先往借兵,另修書一封交於閣下

《幻想三國從反白衣渡江到三興炎漢》 第3章 從巧謀安國定計 伏暗兵齊聚湘西(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