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東吳文武論戰止 陸遜一言安軍心 (第1/2頁)
Totentanz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分兩頭,東吳早有探報荊州軍集結南郡之舉。 聞名後世的石頭城中,孫權聚集江東文武,商議天下形勢,缺了一角的桌子早已更換,每個與會人員的座上擺滿酒肉菜餚。 這算什麼?開宴會? 客套話說完,孫權首先發話道:“荊州諸事,兩家爭端已久,如今蜀軍意欲犯境,我江東如何應對,特招諸公商議。” “老臣以為,初時魯子敬與劉備借南郡,為使助主公分曹操之力,護江東之側耳。然劉備不徵北地,反西圖巴蜀,今日做大,不思報效,反欲爭鬥。昔周公瑾北拒曹操,今亦當挫關羽銳氣,護江東威嚴。”作為江東三世老臣,張昭第一個發言。 江東諸文臣也紛紛附和,虞翻道;“子布(張昭字子布)公所言甚是,蜀既聚重兵而來,是欲與吾等決戰之勢,此不與吾等生路之舉也,吾等焉能乞和於織蓆販履之徒乎?” 此時一員老將站出來說道:“臣以為不可與關羽交戰,昔湘水之盟,兩家罷兵,邊界已定。今呂子明功敗垂成,關羽北伐無功而返,襄陽得而復失。其怒而起兵伐我,勢不可當也。況江東三戰合肥而不克,民生凋敝,不宜再戰。”眾人看時,卻是韓當韓義公。 “江東自孫文臺(孫堅字文臺)老主公以來,已歷三世,百姓臣服,江山穩固,劉備近奪西川,不得民心,今不思安民,反欲攻江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也,吾等何懼之有?”步騭反對道。 蔣欽道:“昔曹氏做大,故有孫劉結盟以抗之,前滿寵出使,誘我等夾攻荊州,此盟破裂。然彼樊城得保,又奪回襄陽,反是我江東損兵折將,是將蜀之怒火東引也,若兩家火併,卻教曹氏得利?” 全琮,徐盛,丁奉等一眾新老武將也不建議現在和蜀徹底撕破臉皮,紛紛應承。徐盛又站出來道:“若曹操趁吾等與蜀軍大戰之時,南下攻我,兩線作戰,非江東物力可支也。” 這麼一來,孫權一時半會也定不下來主意。其實孫權自己是想打的,畢竟江東幾任都督,周瑜魯肅都是大世家,說是一人之下,其實是與自己平起平坐。只有呂蒙,出身行伍,且是由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愛將,他拜為都督的那幾年是自己最舒服的幾年,也是第一次讓自己體驗了一把絕對的江東之主的感覺。如今呂蒙死於蜀軍之手,自然是很想報仇的。但如果武將都認為不適合打,那總不能讓一群文官打仗去吧? 就在迷茫之際,闞澤出列道:“主公若猶豫不決,何不召陸伯言回來商議?” “陸遜一介書生,焉能當此大事?”就這一點上,江東文武出奇的意見一致。 “昔呂子明在前,陸伯言在後。水寨被圍之時,陸遜率部十日而不能克,至水寨大軍潰散,潘璋陣亡,足見其瞻前顧後,難當大事也。”眾人視之,卻是孫河之子,孫桓孫叔武,相貌堂堂,孫權嘗言為宗室淵顏,也是年輕氣盛,然博聞強識,孫權甚喜之,故而狂傲不羈,現官拜安東將軍。 孫權道:“叔武莫要如此,伯言之能,孤深知之,彼今既為都督,如此大事,應與之商議。”畢竟也是自己的侄女婿,也不能太厚此薄彼,遂令諸葛瑾請陸遜商議。 卻說陸遜坐鎮豫章,早知荊州變故,亦有自己的盤算,只待吳侯相召。如今諸葛瑾至,正好先行打聽道:“子瑜辛苦,不知主公作何打算?” 諸葛瑾道:“主公亦未定計,特邀伯言商議。” “文武作何打算?” “文官主戰,武將主和。” 陸遜冷笑一聲,道:“昔赤壁征戰之時,武將主戰,文官主降,今日卻是文官主戰,哼!既如此,令文官領兵,迎戰關羽即可,何必再議?” 諸葛瑾知道陸遜是在嘲諷江東文官集團。自己雖是文官,卻沒有派系支撐,也很少參與派系爭鬥。雖不看好如今江東文武現狀,也想維持現下的表面平和,遂道:“均是為主公而戰,只是各抒己見耳。” 陸遜心想:江東現狀,文官多走派系,降曹可得顏面,避蜀則失道心;武將多講家族,大事之前,尚且各顧利益,儲存實力。說實話,這次應對蜀軍進攻,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壁清野,蜀軍久攻不克自然撤退,之後再行和談,不僅可得道義之助,又能借地利減小傷亡,還能得人心。若與蜀軍硬碰硬,不論誰勝誰負,都是給曹魏作了嫁衣。然孫仲謀雖善權術,不知軍事,礙於顏面,未必肯與蜀軍講和。 另外,陸遜也不相信蜀軍真的想和東吳決戰,劉備與曹操決戰,剛費大力氣打下漢中,益州絕對無力再戰。能動武的也只有損失不大的荊州方面軍,而如今荊襄九郡,各得其三,能戰之兵,不過五萬,也不過是造勢罷了。 待到建業,孫權擺出第二桌“宴會”,請陸遜談談想法。 陸遜聽完文武將領議論總結後,朗聲說道:“遜以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蜀軍犯境,焉有不戰先和之理?” 虞翻插話道:“吾早有此意,伯言有識之士,焉能伏於劉備兵威下?” 陸遜又道:“虞
《幻想三國從反白衣渡江到三興炎漢》 第23章 東吳文武論戰止 陸遜一言安軍心(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