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4章 全縣養豬 (第1/1頁)

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乾河地委行署根據兩個外資企業臨時缺乏管理人員實際,派出了地區計劃委副主任、前226廠長潘雲平為臨時籌建負責人,經李家偉同意代行廠長一職。潘雲平到職後,經請示李家偉,帶過來十幾個管理幹部,上海八廠也來了六個技術幹部,雙方根據李家偉提供的生產技術和有關裝置,研究出來廠房佈局和規劃來,第一批100萬資金到來之後,6月16日開工建設。預計1987年元旦就可以投產。 泡麵廠叫做紅花食品廠,廠長是孫宗達,副廠長是張學同,從千禾食品廠抽點七名管理幹部,又從縣麵粉廠抽點了六名技術幹部,一起組成了管理層。 紅花食品廠規劃完後即可施工建設,楊志武的建築公司前期在紅花經濟開發區的工程剛好處於收尾期,就又被孫宗達急乎乎的拉到工地開始組織施工。 對於招工問題地區特別重視,把兩個廠的招工名額分配給7個縣市,每個縣市都優中選優的招聘有文化有素質的員工,然後利用暑假學校放假期間,對招收的工人進行了兩週的素質和軍事化培訓,一些技術崗位送到相關企業實行帶班培訓,爭取做到廠子建設完、裝置安裝完、人員培訓完,沒有人員試用期、開工就是衝刺! 離開紅花鄉半個多月了,鄉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批養殖的豬崽都長到250斤以上了,達到了出欄的標準,但是戶裡惜賣,這些豬這麼好養,吃的少還長的快,不多養幾天多長點肉,賣的錢不是更多嗎? 養豬也有個飼肉比,有個出欄的最佳時間和體重,如果繼續養到300斤,好像是豬大了多賣了錢,其實250斤之前三斤飼料長一斤肉,之後可能四斤飼料才長一斤肉。 很多養殖戶說養豬養出個感情來啥不得賣了,發財啊就不能算感情賬,得算經濟賬不是? 孫宗遠發動幹部下村入養豬戶家裡宣傳,很多人算下賬確實是這樣的,早出欄,早補欄,再養的豬不還是多賣錢嗎? 第一批長白豬在6月份送到了肉類加工裡,賣的生豬價格確實比市場上的土黑豬價格高一毛錢,一下子群眾養豬的積極性空前提高。 縣裡的“百萬頭豬致富工程”也開始啟動,啟動儀式是在紅花鄉舉行的,全縣21個鄉鎮、200示範村的支部書記、500多個有意向養殖戶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第一階段是參觀了李二瘸子等三個家庭養殖場,聽取他們對養豬的操作性、經濟性的解說,然後又參觀了遠達養豬場的科學化、規模化、一體化養殖技術,現在的遠達養殖場是名聲在外了: 全省最大的長白豬三元繁育基地,現在有母豬1200多頭,豬崽3000多隻,育肥豬1800頭,正常年份可以向社會提供豬崽只,商品豬多頭。 豬的養殖科學,在農學院的指導下,每頭豬都建立檔案,特別是母豬都分別編號,父系母系都用電腦記載的清清楚楚。每頭豬都建立健康檔案,防疫、診療、消毒、體重和飲食情況都有記錄。 飼餵最科學。一頭豬從出生經過幼崽期、成年豬,母豬幼年期和能繁母豬、孕期母豬等,都用不同的飼料滿足生豬的營養需求,使生豬長的健康、快速、瘦肉率高和經濟收益好。 一條龍服務好。全場劃分為小母豬生長區、母豬懷孕區、母豬哺乳區、幼崽區和育肥區,每天有專人清掃圈舍,清理出來了屎尿進入糞便處理區,經過發酵成為沼氣用於發電,剩餘固體物質加工成生物肥料投放市場。 參會代表每人拿著洗乾淨的黃瓜,咔嚓咔嚓的吃著,感覺用豬糞便做成的生物肥料生長的黃瓜確實比一般的口感要好,結果是養豬場的生物肥料一下子成了暢銷貨,無意間安陽縣的黃瓜種植面積擴大、品質優良名揚四方,安陽縣也註冊了“安陽黃瓜”地方優質農產品品牌,暢銷北京和上海等地,這是後話了。 趙雲成鄉長代表紅花鄉做了典型經驗介紹。 李二瘸子代表個體養殖戶做了典型介紹,特別是對鄉里的政策、服務和經濟效益做了介紹,表示非常感謝鄉政府的支援,並打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遠達飼料廠負責人吳少傑介紹了飼料廠產能情況,現在每月加工混合飼料400噸,下半年繼續擴大產能,爭取明年上半年達到月產能1600噸的規模,可以滿足100萬頭生豬飼養需求。 遠達肉製品廠負責人楊衛國做了企業加工方面的介紹,承諾安陽縣的生豬有多少要多少,價格每斤比市場價提高一毛錢,反饋讓利給養殖戶。 縣裡領導做了講話,對全縣三元長白生豬養殖做了部署,鄉鄉有任務,村村有目標,利用三年建成全國最大的年出欄百萬頭的生豬養殖基地。 今年的任務是每個鄉鎮落實養殖500頭母豬、1000頭商品豬。 縣裡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把養豬工作納入全面考核,完不成任務的,一票否決!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重生之八十年代我做鎮長》 第74章 全縣養豬(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