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企業入駐 (第1/2頁)
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月初的強降雨過後幾天,被水沖毀的道路橋涵又得到重新修復,田野裡的秧苗又重新煥發生機長的鬱鬱蔥蔥。 對於房屋倒塌後的重建問題,孫宗遠向黨委李建國書記提議: 對於向中心村安置建設的磚瓦房,一戶給予600元補助,不在否則僅給予200元補助,在和李建國、趙雲成商量這個事情的時候,孫宗遠就提議人口向中心村集合,時間跨度大,必須從現在就制定鼓勵性政策,讓住在偏遠山區的小村和零散戶,集中到中心村裡來,方便生活、就業和就學,逐步實現25度以上的坡退耕還林。 兩位領導深層次和跨世界的眼界還不夠長遠,但是記住了孫宗遠的三句話: 容易受災,節省偏遠地區的修路、架電等基礎設施費用,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和就醫就學! 孫宗遠甚至提出,從偏遠山村到中心村建房居住的,紅花鄉企業優先提供就業崗位。 有資金的大力扶持和企業崗位的誘惑,藉著這次重建,有640戶自願到中心村居住,在偏遠山村建房的僅僅不到50戶。 孫宗遠心裡有個夢想: 把紅花鄉建成一個工業強鎮,讓群眾住進寬敞美麗的小區,讓孩子們在明亮了教室裡接受高學歷老師的授課,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 鄉鎮工作繁忙而且雜亂,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什麼樣的政策方針,落實下來還得是鄉鎮來落實,萬一有個書呆子部門,不調查、不瞭解基層情況,坐在辦公室裡亂髮檔案,鄉鎮落實起來那個苦啊,有些膽子大的幹部就點著上面領導的名字直罵娘,形式主義的幹部要不得,弄不好會出大事的。 所以在基層做幹部,直接面對群眾,直接做群眾工作是很辛苦的。 進入八月份以後,紅花經濟開發區建設的廠房有人來租用了。 第一個是給千禾食品廠配套做包裝箱的企業,原來在乾河市市區的,隨著千禾食品廠擴建產能,紅花肉製品廠和紅花食品廠的投產,包裝箱廠急需擴大產能,但是原來廠址擴建由於各種原因沒法實現,所以這個企業負責人看中了紅花經濟開發區已經建成的廠房,買來裝置直接投產多簡單。 況且紅花經濟開發區的實際負責人是孫宗遠,包裝箱不就是給他廠配套的嗎? 交好他,吃飯也香啊! 第二家是塑膠製品廠,一個去廣東打工回來的創業者,本錢本來就不大,原計劃在自己家鄉投資建廠,結果一打聽,徵地、架電、周圍老百姓的糾纏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上門安排人員,把這個年輕人嚇得不敢在村子裡待了,轉了一圈就選中了開發區的2000平米廠房,把裝置拉過來,直接生產,他生產的主要是火腿腸外包塑膠皮和泡麵的塑膠包裝袋,有孫宗遠的兩個工廠給他提供源源不斷的訂單,這個小廠子也計劃開始擴張產能了,特別是千禾食品廠要投資建設飲用水專案,他提前從廣州購置了塑膠瓶加工裝置。 第三個進來的企業是市裡的一家傢俱廠,五月份的一場火災把原廠燒的七七八八,再想投產沒有一年的清理重建是不可能的了,關鍵是資金不夠重建的啊,有些訂單也催的緊,廠長一咬牙就把廠子搬到紅花經濟開發區來了,有的工人不願意來,那就提升10%工資。 結果人基本都來了,生產也沒耽誤,關鍵是投資很少,租金?放到每個月裡就不是什麼事! 乾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香港獨資建設的一家外企。經過前期投入,現在廠房主體基本完成,一些進口裝置陸續安裝,經過前期國內市場調研,確定先生產兩個產品: 電子手錶和計算器。 這兩個產品市場容量大、技術相對簡單,從香港來的技術人員專門研發了幾個不同的分類產品,以迎合不同的消費者。 兩個產品的重要原件,單基卡片用上海電子廠生產的,這個時代國內的晶片與國外的水平差距不大,能夠用國內的堅決不用國外的,咱不得大力支援國內晶片產業嗎? 從日本拿過來的液晶顯示模組技術,北京電子管廠還沒有生產出來,不過聽香港李家偉說,已經把兩個日本研發人員暗裡送到深圳,對北京電子管廠技術人員和科學院研究人員五十多人培訓了一週,兩個日本人說能夠教的都教了。 其實科技研發有時候就是一張紙,我們國內也在研發,但就是那層窗戶紙擋住了研究人員的視線,沒人來引導還不清楚要走多少冤枉路呢。 就是研究出來,人家早就形成產業化,你的市場競爭力也就沒有了。 孫宗遠電話打給北京電子管廠周廠長,周廠長一聽他的電話非常激動: “孫老弟,你還記得我嗎?哈哈哈!” “周廠長,怎麼不記得?液晶什麼情況了啊?” “老弟,我給你說,我們現在是完全掌握了生產技術,生產裝置我們國內水平雖然不高,但也能夠完全配套生產出來,也就是優質率差一點。” “那什麼時間可以生產出來給我們供貨啊?” “我估計正常再有兩個月就可以投產
《重生之八十年代我做鎮長》 第81章 企業入駐(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