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8部分 (第1/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啊,皇帝趙頊在這場天災面前,在連續多日的應變無策,廢寢忘食的折騰下,特別是在兩天來閉門沉思中,完全感受到“上天示警”的威逼了:十月不雨,哀鴻遍野,市易榷兼,商賈怨道,朕失民心;華山崩塌,中樞不協,重臣箝口,諫臺無聲,朕失吏心;流民入京,朝野震動,謗起街巷,文人助瀾,朕失士心啊!三年前蘇軾在奏表中曾說:“存亡之所寄者,民、吏、士、軍而已。”今朕四失其三,能視而不見形勢之險惡嗎?

趙頊看得清楚,這場天災造成的局面,必將危害“變法”的執行。“青苗貸款”不可能滿足飢餓黎庶的需要,“青苗法”也就會失去吸引力。官府所貸之款,將本利難收,若“追呼收繳”,勢必招民怨恨,進而激起不測。城鄉貨物匱乏,百貨流通已呈枯竭,將使“市易法”失去斂利功效,若再由市易務“控制開闔之權”,勢必加劇市場供應的緊張,招致商賈細民的怨恨,使市易更加蕭條。“方田均稅法”、“保甲法”的推行,在災荒年月,已非當務之急,強行之,徒耗民力,徒增民間惶恐而已。暫停“變法”以休養民力嗎?退一步而順應天災的驅使嗎?六年“變法”取得的一切都將喪失殆盡,朝野變革圖強之志也許會從此而瓦解渙散無遺的。“變法”不可停!停止“變法”這句話是萬萬不可出口的。

皇帝趙頊在思緒混亂中尋找著出路。他畢竟是已經當了七年的皇帝,已經探知治理天下的一些奧秘,已有了一些手段。他要在“修善人事”中,不動聲色地完成自己的設想:為渡過這場天災,需要一批穩健持重的宰執大臣執掌朝政。司馬光也許是最理想的人選,只有這位腳踏實地的“朝臣典範”才能養民生息,實現朕在這荒年之所託。可王安石如何安排呢?去掉王安石,不也是明顯地拋棄“變法”嗎?朝廷又將如何?這些都需要走著看!非常時期,任何決定,斷不可操之過急,若驟然扭轉船頭,不唯船上划槳的船伕會驚慌失措,連岸上的看客也會驚詫失聲,弄不好會翻船的。況且,現時居於船頭的操舵者,是一位生性執拗、動輒拿把要挾的“拗相公”,誰知又會鬧出什麼樣的事端來。先聽聽王安石的“應變之策”再說吧。

皇帝趙頊在運用皇權的收放予取上,已有了相當的經驗,不再是三年前廢黜眾議,獨尊王安石那麼簡單了。為了安撫懷有不同政見之臣,為了擴大自己施恩於天下的影響,為了借群臣之力牽制可能執拗抗衡的王安石,也為了給今後的收放予取留有迴旋的餘地,他決定接受翰林學士承旨韓維之諫,以“罪己自責”的方略,先放出一點風聲,對群臣作一次測試。

皇帝趙頊在長時間沉默之後,終於抬起頭來,從御案一端拿起一份文稿,望著中樞重臣,長長嘆了一聲,愴然而語:

“天久不雨,朕夙夜焦勞,奈何無才無德,‘上天示警’愈急,雖損膳自省,避殿自罰,仍不足以應天變。現唯有罪己下詔,廣求直言。願朕之中樞重臣,直言責朕,並遵詔頒行天下。”

王安石、陳昇之、吳充、馮京聞聲大駭,急忙跪伏於御案之前,俯首聽詔。

皇帝趙頊讀起詔文:

詔曰:朕涉道日淺,暗於致治,政失厥中

在皇帝趙頊其狀憂形於色,其聲悲切懇側地親自宣讀詔文中,王安石、陳昇之、吳充、馮京都在專心聚意地撲捉著從皇帝口中蹦出的每一個字,都在竭其心智地揣摸著皇帝的心機,都在悄悄地謀劃著自己應採取的對策。

王安石在震驚中醒悟了:這貌似“罪己”的詔文,分明是對“變法”的全面動搖,分明是對執政失職的指責。而詔發朝野“廣求直言”之舉,分明是鼓勵群起而攻。他突然發現自己已被皇帝置於千人所指的祭壇,將成為“上天示警”的替罪羊。他的心緒一時愴然。

陳昇之在盤算:天旱成災,上天示警,“變法”六年的火樹銀花,終於在湧入京都流民們的哀嚎聲中凋謝了。朝臣惶惶,人怨塞道,計將安出?只能在“匡正闕失”中找出路了。而這道詔文,正是“匡正闕失”的前奏,其用意是要把天下輿論引向皇上所規劃的河道。王安石也許會成為“匡正闕失”中的眾矢之的。但是,帝王之心難以揣摸的,誰知這“廣求直言”之舉,是出於迷途知返的通悟,還是出於一時權宜的機變呢?等著瞧吧,別急於出頭。

吳充為姻親王安石擔心,更為朝廷可能出現更大的動亂擔憂。六年來,王安石的積怨太多太深了,已釀就了一座憤怒的火山,一旦噴發,會使其骨肉無存。但他畢竟是中樞主宰,畢竟是一位能夠制約群臣的領袖人物。如果這具神像驟然崩毀,朝廷會怎麼樣呢?歐

《汴京風騷 作者:顏廷瑞》 第4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